
圖:鳳德邨早前出現基孔肯雅熱個案後,當局已派員到邨內及龍蟠苑一帶噴滅蚊煙霧。\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本港今年累計錄得52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昨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本地蚊媒已具傳播力,幸好蚊媒指數不算高,但需監察一段時間,以確認本地蚊媒是否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表示,正繼續聯同政府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採取適當防控措施,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扎根和減低疾病對本港公共衞生的影響。
新增兩宗輸入個案
中心表示,截至昨日下午五時,中心錄得兩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為輸入個案。首宗個案涉及一名35歲女子,居住東區康怡花園。初步調查顯示,她於10月19日至24日到訪印度尼西亞峇里。於10月22日出現皮疹,翌日出現關節痛及發燒,並於10月27日向私家醫生求診,並於前日入住東區醫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
另一宗個案涉及一名69歲男子,獨居於觀塘牛頭角上邨。初步調查顯示,他於10月21日至26日到訪中山。於26日出現發燒及關節痛,前日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中心表示,兩名病人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穩定。本港今年累計錄得52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
鳳德邨31樣本檢測陰性
中心指出,由10月26日至昨日下午五時,已透過設於鳳德商場二樓的醫護站及熱線電話為約3300名居民作評估,當中發現31名出現輕微病徵的市民,已安排他們接受抽血檢查,暫時樣本全部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陰性。
中心正繼續聯同政府多個部門和相關機構採取適當防控措施,包括舉行網上講座、派發問卷及宣傳單張,及設立熱線,為出現相關症狀的居民作評估和解答市民有關基孔肯雅熱的查詢。食環署聯同相關部門自今年七月起已在全港各區全面加強控蚊工作,至今一直持續。政府會在現有強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全港控蚊工作。
曾祈殷昨日表示,就鳳德邨的本地個案及禮賢會恩慈學校校工的個案,需要科學化分析感染源。如跟8旬患者屬同一源頭,則表示本地有隱性傳播鏈,如果不一樣「會冇咁擔心」。他指出,本地蚊媒已有傳播力,幸好蚊媒指數仍不算高,但仍需監察一段時間,以確認本地蚊媒是否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