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位航天員楊利偉(前排左六),景海鵬(前排左五),陳冬(前排左七)與26所中小學近千師生合照。旁為全國政協常委、校監伍淑清(前排左八)及校管會主席楊紫芝(前排左四)
當「太空夢」真的遇上了太空人,那一刻興奮非筆墨可以形容!國家三位航天員楊利偉、景海鵬及陳冬來港,與港人同慶回歸20周年,昨天就到港島小西灣的中華基金中學,與近千名中小學生分享太空奇妙生活,親述港生設計的三個「太空實驗」的成果。楊利偉透露,正策劃培養兩岸三地青年成為航天員,成為「同行」,一起探索中國的航天夢。
一如《大公報》昨天報道,「神五」航天員楊利偉、「神十一」航天員景海鵬及陳冬訪港的第一站,就是到訪中華基金中學。原以為只是該校師生參與交流,結果來了26所中小學,包括赤柱聖士提反書院、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基灣小學(愛蝶灣)、屯門廠商會蔡章閣中學等合計近1000名師生。
楊利偉於2005年成為中國首位上太空的航天員,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他昨日介紹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1992年至今的發展歷程。「歷經25年,中國已有11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將再興建載人空間站,預計2019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部分,預計2022年組裝完成。」
一同仰望星空 放飛夢想
楊利偉勉勵港生繼續發揮科研精神,期望中國自行組建的空間站完成後,可提供更多條件進行太空實驗,屆時將有更多人可參與空間科學實驗,希望同學們開動腦筋,把創意放在日後的空間站中。他期待兩岸三地的青年加入航天員行列,一同「仰望星空,放飛夢想。」實現中國的航天夢。
「神十一」航天員景海鵬與陳冬,更首次公開播放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錄製的心血結晶,那是由本港中學生設計的三項「太空實驗」結果,包括「水膜反應」、「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他們笑言短片是航天員「自編、自導、自演。」
片段中,可以見到蠶寶寶在無重狀態下飄浮及吐絲。兩位航天員又在太空中成功結合出有助研發人造皮膚的「有孔薄膜」,以及在地球上會不規則擺動的「雙擺」,但在太空擺脫地心吸力後,因離心力而變得有規律。
同學紛舉手渴望「上太空」
在問答環節,有學生問三位航天員從太空看見地球時,有什麼印象和感受時,楊利偉答稱,當到達太空感受到失重的一剎那,立即把太空服解開,衝到玻璃窗觀看宇宙,觀看人類的美好家園。楊說,看着蔚藍色的地球及淡淡白雲在家鄉慢慢飄移,非常漂亮!看到美麗的海岸線,非常震撼,當觀望太空的時候,感到十分震撼,因為「中國人終於登上了太空」。(答問詳見表)
先後三次上太空的景海鵬,與學生分享經歷時說,第一次飛行三天,最大遺憾是時間太短,沒能好好欣賞太空;第二次飛行十三天;第三次飛行三十三天。他第三次征空比前兩次更加淡定,更多時間欣賞太空,享受飛行。有學生問到飛行感受,楊利偉說,「感覺爽不爽?爽!」最後,在場眾多同學紛紛舉手回應:「(我)想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