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6月15日訊 瑪嘉烈醫院於2015年發生一宗孕婦及BB「一屍兩命」事件。涉事孕婦31歲,在懷孕首胎23周時未能及時發現羊水滲漏,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最終因穿羊水導致感染死亡。瑪嘉烈醫院發言人表示,該名孕婦並不為意自己曾在家中出現羊水滲漏的情況,以致未能將徵狀及時通知醫護人員,院方已檢討相關機制,包括強產前教育等。目前,該案件已列為併發症導致死亡,及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
涉事孕婦曾先生昨日向《大公報》提供太太於瑪嘉烈醫院的醫療文件,顯示曾太於2015年11月21日晚上,因胎動減少、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到該院急症室求醫,經檢查及量度體溫後並無異樣,但曾太當時向醫護反映覺得胎動減少,於是安排她前往婦產科進一步觀察及跟進治理。
翌日(22日)早上,婦產科醫生評估後指胎兒正常,同日中午,經量度體溫發現曾太發高燒達40℃,當日下午3時許再檢查時發現胎兒已無心跳,胎水大量減少,證實胎兒死亡,醫護懷疑她兩日前已穿羊水,馬上為她處方抗生素,及排出死胎,包括施手術取出留在體內的胎盤。直至11月24日,醫生診斷她嚴重子宮內膜炎,血液內檢出大腸桿菌,於是再為她施手術切除子宮,但術後要安裝人工肺幫助呼吸,惟女事主終在11月25日凌晨不治。
婦產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事件關鍵在於要及早發現穿羊水,當穿羊水後胎兒及子宮都缺乏保護,細菌有機會從陰道進入子宮內,導致胎兒及孕婦子宮都感染細菌。不過,曾太入院時已出現發燒症狀,加上排出死胎後,胎盤仍留在體內,各種徵狀顯示,她的子宮可能於入院前已出現感染。
瑪嘉烈醫院表示,院方非常關注事件,及已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深入檢討,包括該名孕婦並不為意自己曾在家中出現羊水滲漏的情況,以致未能將徵狀及時通知醫護人員。目前,院方已落實委員會相關建議,包括檢視婦產科醫生為流產致敗血病處方抗生素的機制;檢視因流產致敗血病個案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重點是按臨床需要考慮轉換抗生素;檢視安排緊急手術的機制,重點在於各方,包括外科、麻醉科及血庫之間的協調,以及加強產前教育,特別是初次懷孕的婦女對分娩徵狀的認識。
至於為孕婦安排緊急手術取出胎盤的過程當中,醫院認為有關部門間溝通不足,導致不能更快為孕婦進行手術,醫院謹向家屬致以深切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