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昨日舉行新書《我以我血薦軒轅──二十八個蕩氣回腸的故事》簽名會,約200名各界嘉賓出席活動。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圈傳媒與著名作家屈穎妍特別合著《我以我血薦軒轅─二十八個蕩氣回腸的故事》,昨日舉行新書發布及分享會。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等逾200名政商文旅及教育界人士出席,共同探討歷史傳承與當代使命。
梁振英在分享環節中表示,甲午戰爭戰敗緣於「人心不齊」與訓練不足,籲以史為鑒,強調強國需強軍。他表示,港人可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推動民間外交與貢獻社會經濟發展,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展現中國人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我以我血薦軒轅》精選了當中28個抗戰故事,細說當時港澳台同胞、少數民族、歸國華僑青年以及外國友人等,與祖國軍民為捍衛國土,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的精神和事跡。除了向當時戰場上前、後方的前輩先烈、有名或無名的英雄致敬,也希望這些事跡,包括當中的「口述歷史」可成為歷史見證和教材,讓青年學生和新生代認識歷史真相,知道國家如何從百年屈辱中走到今天。銘記歷史,珍愛和平,讓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分享環節中,分享六年前曾到過日本,親臨《馬關條約》簽署地春帆樓,慨嘆甲午戰爭敗因「輸的是人心,非裝備不足」。他強調須「以史為鑒、以史為訓」,中國要持續和平必須推進強國建設,而強軍需以社會經濟發展為基礎。梁振英指出港人雖毋須服役,仍可透過經濟貢獻、時間投入及民間外交助力國家發展,「多談集體利益,少談個人利益」,並透過說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
譚詠麟:父親從球場奔赴雲南戰場
作為抗日英雄丘逢甲嫡孫,商經局局長丘應樺哽咽背誦祖父離台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直言「聽完都想哭」。他呼籲教育界須幫助青年認識歷史,指出若連清朝不平等條約皆不知,「何來歸屬感?」更以2019年黑暴為鑒,強調須讓年輕人明白「根從哪裏來」。他分享帶子女返鄉三跪九叩祭祖經歷,認為認祖歸宗方能培育報效國家之情懷。
著名藝人譚詠麟回憶父親譚江柏從球場奔赴雲南戰場的經歷。譚江柏擔任華僑第十二運輸大隊隊長,並訓練「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南僑機工)用槍和駕駛卡車。譚詠麟憶述父親曾與日軍生死搏鬥,當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他以足球青訓比喻青年教育,指底層基礎不牢便易受外部虛假信息影響,須從小學起讓學生認知真實世界。
逾千本書將捐贈全港中小學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致辭時表示,該書是對精神的傳承,讓年輕一代感受先烈「以血肉築長城」的民族忠誠,成為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
「說口號很容易,說故事就很難,但說故事是小朋友最愛聽的。」著名作家屈穎妍在分享環節時指出,今次邀請了很多教育界人士到場,她相信就算這本書的故事成不了教科書,但可以作為課外書或老師的教材,無論是早會或什麼時候都好,只要每次說1個故事給全校聽,「每個星期說一次,一年就有多少故事?十年有多少故事?我相信這樣做,可以改變一代人。」
圈傳媒總社長張瑞蓮宣布,青識教育發展中心會捐贈逾千本書至全港中小學圖書館,透過聲影畫多元形式講述抗戰故事,讓更多的青年學生知道這些事跡,傳承愛國精神。
是次新書由三聯書店出版,獲香港齊心基金會與青識教育發展中心支持。與會者一致呼籲學界共同講好歷史故事,唯有銘記苦難,方能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