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左三)昨日率領一眾街坊代表到房委會總部請願,要求擱置「公屋富戶」政策,房委會派員(右二)接受請願信\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公屋輪候時間遠超政府「三年上樓」目標,多名議員在房委會周年特別公開會議上,要求政府將撥予私人發展的「熟地」改為興建公營房屋,加快市民上樓。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今年首季的市民置業負擔比率達66%,若加息持續料增至八成,反映樓價日趨非理性,提醒市民置業時留意風險。
房委會委員劉國裕引述房屋署數據指,未來五年的可建成公營房屋單位約10.4萬個,其中公屋單位佔約7.8萬,平均每年僅有15673個公屋單位落成,較《長遠房屋策略》每年二萬個單位的目標為低。他建議,政府可將計劃撥作私人發展的「熟地」轉作公營房屋發展,保證適時供應更多可負擔的公營房屋。
另一名委員郭偉強則建議,將居屋折扣機制與私樓樓價脫鈎,並從新制定居屋折扣率,以免居屋樓價因私樓樓價急升受影響,並建議政府為二手居屋首置人士提供新按揭貸款,幫助市民上車。
團體促撤公屋富戶政策
張炳良指,政府過去透過放寬地積比率及高度限制等措施,冀增加房屋供應,惟過程中一直遇到阻力,令效果事倍功半,形容過去五年一直在「追滯後」。他又指,目前樓價日趨非理性,其中本港首季的置業負擔比率達66.1%,較過去20年平均45%急增,表示若息率再增加2至3%,比率或升至八成,情況令人擔憂。
他強調,政府對私營房屋市場向來是「本標兼治」,過往亦加強多項稅項措施,其中今年首季的住宅交易總數中,佔94%是首次置業,證明措施漸收成效。
公屋聯會昨日在會前到場請願,要求政府擱置「公屋富戶」政策。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批評,有關政策欠缺廣泛公眾諮詢及宣傳,不少市民向聯會反映不了解富戶政策中,由雙軌制改為單軌制的內容,故要求房委會暫緩修訂「富戶政策」,重新啟動公眾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