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梁君彥倡縮議員質詢通知期

時間:2017-05-17 03:15:05來源:大公網

  圖:梁君彥向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兩項建議,包括縮短議員質詢通知期,以及邀請她每周到議會與議員交流 /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向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兩項建議,包括縮短議員質詢通知期,以及邀請林鄭每周到議會與議員交流。梁君彥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林鄭月娥初步回應正面,他認為,有關安排對議員、市民和政府三方面都有好處,既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又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滿足公眾知情權。/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周禮希

  梁君彥表示,按現時規定,議員須提早七個工作日,提交每周三的大會口頭質詢問題,若之後發生重大事件,議員只能提緊急質詢,但後者門檻很高,他做主席至今未批過一條,「一定要市民關心的,亦要急切的,若不是同時過到這兩個門檻,我是不能批的,否則每個禮拜都會有緊急質詢」。因此他早前與林鄭月娥會面時,向她建議縮短議員質詢通知期,令議員可及時向官員提出緊貼社會議題的質詢,滿足市民的知情權,同時改善政府的形象。

  林鄭初步回應正面

  現時立法會大會設有六條議員口頭質詢,每條一般限時20分鐘,惟議員和官員的主體問答太長,令其他議員不夠時間追問究竟。梁君彥說,希望簡化質詢問答的程序,例如議員問的問題要精簡,限於35個字左右。「(議員)很貼題咁問,官員很貼題咁答,互動自然多了,吸引更多市民關注」。他又說,自己亦建議林鄭每周到議會與議員交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被問到林鄭月娥的回應如何,梁君彥說,「初步回應是正面的,但會有些官員擔憂,這個都要給她(林鄭)時間處理」。他指出,社會一旦出現重大突發事件,即使官員不來立法會,在會議廳外亦都會被傳媒追訪,既然這樣,就不如在議員面前好好地回答,「一來可以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二來提高政府透明度。」

  議員市民政府都有好處

  根據《議事規則》第24(2)條,議員現時就提出質詢所作的預告,一般須在不遲於政府需要答覆該會議日期前七整天送交立法會秘書處,並須在該預告上簽署。如果縮短議員質詢通知期的建議要在下屆政府實行,立法會需要修改現行的《議事規則》配合。而修改《議事規則》須在分組點票下同時獲得地區及功能組別支持才能實施。對此,梁君彥指出,縮短質詢時間對議員、市民和政府三方面都有好處,相信不同黨派的議員會支持有關建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