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在中山大學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香港中銀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首次透露研究成果表示,在國家逐漸推進經濟全球化領域發展過程中,上海和香港可分別成為主輔平台。其中,上海作為境內及核心業務管理平台,而香港則作為境外及風險投融資及風險管控平台。他稱:「滬港兩個中心平台有很強的功能互補性,可在國家全球化戰略中扮演『雙平台』角色。」
謝國樑表示,香港在國家全球化發展格局中將有新地位和新功能。香港需要發展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優勢,在這基礎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將北上廣深能承擔的功能都轉讓出去,發揮最有優勢的部分。他又稱,香港目前擁有金融開放,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陣地以及緩衝地,可成為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的樞紐和節點。
大灣區是未來發展重點
「香港還將成為『一帶一路』、內地企業走出去、利用國際資金、專業服務以及人才的平台。」謝國樑稱,香港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管理平台,同時作為新型多邊國際機構的總部或主要營運基地。
粵港澳大灣區也是香港未來發展重點。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副院長陳廣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一國兩制」和三個核心城市是大灣區的最大特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始終要追求的目標,是盡量降低制度差導致的成本,增加制度互補帶來的收益。」他表示,大灣區需要建立統一商品和要素市場,形成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的城市功能和產業分工體系才能實現上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