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何媽媽培育失明兒捨得放手

時間:2017-05-13 03:15:11來源:大公網

  圖:為了失明兒子,何媽媽毅然辭去原有工作,選擇一份「一日24小時,一年365日」的「長工」,耐心陪伴兒子成長/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為了失明兒子,何媽媽毅然辭去原有工作,選擇一份「一日24小時,一年365日」的「長工」,耐心陪伴兒子成長。從不阻止兒子做任何嘗試,從洗菜到寫字,她只默默在旁協助、鼓勵、讚賞,讓他建立自信,讓他從不覺得自己異於別人。兒子睿知現年22歲,是大學四年級學生,他說:「我好慶幸,媽咪並無一早告訴我這世界是殘酷的。她就像一個好大的野生動物園,有少少安全網同緩衝區,等我在安全環境下發展長處。」/大公報記者 孫凌奕

  何睿知出世不久,父母察覺他對外界事物沒什麼反應,經檢查後睿知確診患青光眼,只能模糊的看見光影。年齡增長,視覺逐漸收窄,「初時無辦法接受,但好快接受了」。20多年過去,說起這段往事,何媽媽仍然淚眼朦朧。她記得丈夫當時如何鼓勵她,「子女是不能選擇的,(他們)是禮物,收到什麼禮物,都要接受」。

  為了陪伴兒子成長,何媽媽辭去工作,但開始了另一份長工,「一日24小時,一年365日,沒有lunch break(午飯休息),沒有放工時間」。「這份工」,一做16年。在睿知的回憶中,童年快樂順利,他甚至沒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任何不同,原來是全賴媽媽的悉心陪伴。

  不強迫做任何事

  「他想做,我就鼓勵他去做,他在做的時候,其實我在旁邊幫他,他以為自己可以做到,我就讚他」,何媽媽說,睿知小時候想洗菜,她就在一旁悄悄地幫他洗;學寫字,她就讓睿知拿筆,自己扶住他的手寫。睿知說,如果自小便有「世界好殘酷」的概念,人生應會變得好灰,他很慶幸,媽媽植根給他的心態是「現實沒有限制你,想做就去做」。

  何媽媽還特別為兒子選擇入讀要求較寬鬆的小學和中學。睿知說,學校和家庭給他一個敢於尋求新事物的環境,不強迫他做任何事,「因為當把尺拉得好高好高的時候,我的弱點自然就會凸顯出來,好慶幸我不是在這樣的環境內」。

  中學後,何媽媽漸漸放手,不再事事為兒子親力親為。縮小母愛的保護傘,是否擔心兒子無法承受社會的壓力?何媽媽卻十分豁達地說,在外面的時候,他會慢慢意識到,別人未必什麼都讓你做,「我又覺得不緊要,這個就是真正的社會」。她認為,這些經歷可以幫到兒子,發現哪些才是自己的專長。

  睿知:媽咪不離地

  考入理工大學後,睿知除了學業,也積極參與學校活動,並在失明人協進會做義工,幫助同路人。快將畢業,他近期還覓得一份兼職的行政工作。他坦言,工作並非沒有挫折和憂慮,但回到家裏,他基本是「報喜不報憂」,「點解呢?因為我真是『冇乜憂』!」這原來也源於媽媽,他說,母親從他小時候開始灌輸的理念是,不要聚焦問題本身,要麼想如何解決問題,要麼想如何避免,但不要將問題無限放大。

  睿知說,長大後,媽媽的角色更像一個顧問,「你說媽咪對我的未來,有否像現時的憂慮呢?好明顯不是沒有!只是她的憂慮是從解決問題為本的角度。她憂慮我的競爭力不足,她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我讀Master(碩士課程),(希望)在知識上較別人豐富。我想,我的媽咪一點也不『離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