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議員視察後對東江水水質非常滿意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許嘉信報道: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考察團昨日完成一連兩日的東江水考察行程返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議員視察後對東江水水質非常滿意,而政府會向廣東省政府爭取最好的供水協議。有隨團的議員認為,今次考察除了能夠加深對東江水供應的了解,亦能夠讓各黨派議員增進交流,期望政府和立法會日後能夠安排類似考察活動,加強粵港兩地的溝通。
政府爭取最佳供水協議
考察團昨午經皇崗口岸返港。隨團的馬紹祥在政府總部總結行程時表示,今次是首次有立法會議員可以親身考察東江流域的供水系統。考察團的考察範圍包括東江供水系統的主要部分,涵蓋東江流域的上游、中游及東江水輸港前停留的深圳水庫,橫跨廣東省四個城市,考察的設施包括河源新豐江水庫、惠州東江流域水量水質監控中心,以及東莞太園泵站等。
馬紹祥引述廣東省官員解釋指,東江流域中仍然有一小部分地區有人聚居,因而出現污染,廣東省當局正在積極跟進,並會密切監察水質。他又強調,特區政府過去監察水質的結果亦顯示,供應香港的東江水水質符合最高標準。
考察期間,有立法會議員向廣東省官員對供港水價和質量等問題表示關注。馬紹祥回應指,特區政府在今年二月已與內地當局展開未來三年供水協議的商討工作,政府會反映議員意見,並積極爭取最好的協議。
掌握東江水第一手資料
考察團團長劉業強表示,今次考察讓議員了解東江水輸送到香港前的情況,亦掌握到改善東江水水質的第一手資料,有助立法會日後討論相關議題。
考察團副團長、民主黨黃碧雲表示,今次考察很有意義,期望今後粵港兩地能夠就食品安全等跨境事務安排參觀及考察活動。
民建聯周浩鼎表示,今次考察很有建設性,建制派和反對派議員在考察期間相處愉快,認為若未來能夠多舉辦類似活動,將有助修補兩陣營之間的撕裂。
目前,廣東省通過東深供水工程每年向港供水七至八億立方米,佔香港總用水量七至八成,自1965年工程投產以來,累計對港供水237億立方米。國家和廣東省各級政府歷年來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東江水質保護。其中,東江流域的六個城市自2011年起,累計投入約421億元用於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水環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