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公屋建築成本持續上升,有測量師認為,公屋涉及地盤面積大,選址斜坡及山邊亦令建築成本增加,但認為公屋不可或缺,建議維持現屆政府公私營房屋供應六比四的政策外,亦贊成林鄭月娥提出多建綠置居及居屋。有房委會委員亦認為,公屋解決住屋需要的效率不高,傾向多建資助出售房屋。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何國鈞指出,去年本港整體建築成本上升1%,主要因建築物料及工人薪金增長所致。就公屋建築成本有上升趨勢,他認為,公屋涉及大規模地盤面積,大型屋苑更牽涉八至十幢樓宇,加上部分項目選址斜坡或山邊,需額外資源平整及測量,增加興建難度之餘,亦涉及大量建築成本。
雖然公屋建築成本愈來愈貴,但他認為公屋仍是不可或缺,建議新一屆政府在公私營樓宇間取得平衡,例如沿用現屆政府公私營房屋供應六比四的政策,同時亦贊成林鄭月娥在政綱提出增建綠置居及居屋的建議。
有房委會委員坦言,過往認為公屋可容納的人多,傾向贊成增建公屋,但近期有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公屋單位量持續增加,但每戶可住人數卻下降,由過往每戶3.1人,減至現時的2.9至3人,同期私樓每戶人數則持續上升。委員分析,公屋住戶可向房屋署申請分戶,令每戶人數下降,私樓則是業主自資購入,買家傾向更多人一起居住,情況反映公屋過去可大量解決住屋需求的效力正在減弱。
該委員稱,不會因為公屋建築成本節節上升,而認為需減建公屋,而且公屋可讓基層市民安居樂業,建築成本貴也繼續興建,但參考到有關住戶人數的數據,認為居屋這類資助出售房屋,值得增加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