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4月8日訊(記者朱晉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在工作報告提出,在珠三角一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譚志源今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說,兩年多前曾與發改委中負責「十三五」規劃的官員討論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了解到國家將大灣區放在「十三五」規劃的港澳專章中,而不是其他篇章,是因為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希望香港作為領導地位,帶領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
譚志源提到,發改委官員曾以美國三藩市灣區,比喻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但他亦指出,三藩市灣區是「一個國家一個制度」,而粵港澳大灣區「有三種制度」,包括香港和澳門的制度和法律都是不同,所以難免會帶來問題。他強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原則和方向一定是符合『一國兩制』,這個是憲制基礎、亦是優勢和挑戰所在,所有事情都要符合香港的法律、法規和程序,要配合到香港現有的規劃。」
至於港人如何從大灣區的發展中受惠,譚志源說,香港其實地方很小,市場發展有本身的局限,大灣亦可提升香港的發展空間,為港人締造更多機會,「可以應用的資源多了,機會多了,如果有一小時的生活圈,港人可以有其他發展方向,可樂而不為呢?」他又說,香港首先需要解決好定位問題, 發揮香港在國際金融、物流、航運等方面的優勢,大灣區內各城市要做到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在社區層面營造優質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