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謝淦廷稱放寬門檻後,其公司生意額按年增長約30% 大公報記者張琪攝
本港旅遊業近年表現偏軟,訪港內地團跌勢不止,香港旅遊發展局積極推動本地接待社(簡稱地接社)轉型,開拓會展及獎勵旅遊(MICE)客源,包括去年向地接社推出資助計劃,每個商務旅客團可獲一萬至六萬元津貼金額。不過,有地接社負責人指出,資助計劃推出初期門檻過高,不少地接社被拒諸門外,旅發局放寬資格後,成功獲批資助,公司MICE生意按年升近30%。/大公報記者 張琪 謝進亨
近年旅發局大力推動的MICE業務,可分為四大範疇,包括企業會議、業界研討會性質的「一般會議」(Meetings)、為提升員工士氣的企業旅遊活動「獎勵旅遊」(Incentives)、每次舉辦訪港人數均數以千計的國際會議(Conferences)及展覽活動(Exhibitions)。
美國紐約珠寶設計商人Evert deGraeve於三月初來港參與珠寶展,其間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一間高級餐廳出席雞尾酒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名設計師交流。他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過去30年,每年來港四、五次參與業界商貿或研討活動,每次逗留約一周,連同酒店住宿費,每次在港消費2萬至2.5萬元。Evert稱,香港會議展覽設備佳,酒店配套亦完善,選址香港更可借本港優勢開拓內地市場。
來港參與珠寶展還有來自廣東省的採購商徐小姐,她說公司每年來港參展三至四次,員工獲安排下榻港島一帶酒店,每次逗留兩、三日。每次來港,徐小姐除了工作,也順道消費,購買護膚品,手袋等,每趟花費數千元。
較一般客消費力高16%
MICE旅客消費力較強勁,政府數據顯示,去年人均消費超過8400元,較一般旅客消費力高出16%,成為本港旅遊業銳意想吸引的旅客群。旅發局自去年8月8日起,推出中小型企業會議、獎勵旅遊及國際會議訪港團體資助計劃,地接社若成功接待指定人數的MICE商務旅客來港,便可獲津貼資助。不過,資助計劃推出初期申請門檻較高,每個MICE商務團人數起碼要70人。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主席謝淦廷指出,70人的MICE商務團規模不算細,就算是這最低門檻,地接社亦難以達到,難以受惠於資助。
旅發局於去年11月起,進一步放寬門檻,把申領津貼資格的MICE商務客人數下限降至30人,資助金額則按客量計算,30至50人可獲資助一萬元;51至75人則獲資助1.5萬元,如此類推,上限為401人至700人,每團可獲六萬元資助。
資助額按客量計 最高六萬
謝淦廷稱,當局放寬門檻後,其公司已向當局申請17次津貼。津貼有助地接社節省部分成本開支,提高競爭力,生意額因而按年增長約30%,尤其去年下半年升幅顯著,現時每月接待約200至400名MICE旅客。惟他坦言,目前資助額仍是過低,「以50名團友瓜分一萬元計,每名旅客僅得200元資助」,他建議政府進一步下調門檻,並提供更多「銀彈」。
除了現金資助,旅發局同時抓緊外地旅客好奇心,為至少20人以上的訪港商務團體,安排各種活動,包括今年與馬會合作推出的「Happy Wednesday」賽馬派對禮遇,免費招待商務客享用啤酒及美食等,以及銀樂隊表演、觀賞舞龍舞獅、贈送雞尾酒會等,豐富行程。
對於旅發局提供的各種形式表演,謝淦廷形容只是「錦上添花」,建議政府學習外國措施,推供誘因及更多資助,例如仿效新加坡,推動航空公司與旅行社合作向MICE旅客推出套票,相信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