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位有趣的富貴朋友,每次外出吃飯總會點很多食物,東西放滿一桌,怎吃也吃不完。不單止吃,連買東西也極度豪爽,想到就買想不到的也買,只要合眼的就下手,絕非那種耐心守候伺機掃平貨的人。
知道其他人對其做法未必認同,他就會發表一番似乎甚有道理的偉論,認為錢財乃身外物,作用只是提升物質生活享受,花掉它才有價值,保住它容易沉淪。他謂錢是自己辛苦賺來的,只適宜今世使用,不希望留給後人,因為金錢的背後是萬惡的爭奪之源,容易令人墮落迷失。子孫不勞而獲,會變成大懶蟲,將來成為社會的包袱。
朋友的偉論縱使有道理,但經常豪買豪食的習慣不當,買下不必要的東西是一種浪費,不吃或不用就會變成垃圾,成為他人的負擔,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一般人在花錢前所想到的幾種情況包括需不需、會不會、應不應、夠不夠、用不用、愛不愛等,若能認真思考仔細衡量,不容易錯買枉花。可是這些情況在某些因素例如人買我又要買、超划算不買吃虧的心理影響下,就會自動墮入浪費的陷阱。也有心情不佳者以亂花錢為樂,認為可以治療受創的感情,結果往往是金錢與感情兩皆缺失,陷入更痛苦的深淵。
有人淡薄名利清貧一生,有人追名逐利富足一世;有人先貧後富,亦有人先富後貧。貧窮與富貴,對人的普遍影響是價值觀不一樣。人總是矛盾的,沒錢時朝祈晚盼希望富起來,到真的有錢時又嫌生活繁忙庸碌。若說一貧如洗會使人反璞歸真,那麼富可敵國便會令人浮誇奢華。貧與富這兩極的平衡點,在於人的內心。心窩才是真正庫存、定義財富的地方。歹毒的心最貧窮,善良的心最富足。窮不是錯,窮者要有骨氣,自力更生不需施捨同情,努力向上不會自怨自艾,心中擁有的是踏實的財富,足夠一生無愧地運用。富不應驕,富者要有良心,行善積德不要謀名圖利,回饋社會不要斂財刻薄,心中擁有的是正義的財富,可以福澤世代。
集仁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