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應金飛版畫作品《摺疊的文明》系列1,水印版畫,2025年。右上圖:應金飛版畫作品《文明互鑒.數與道》,水印版畫,2024年。右下圖:應金飛版畫作品《文明互鑒.墨者與逍遙派》,水印版畫,2024年。
「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評審會日前於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該計劃專家委員會導師,浙江美術館館長、浙江版畫院院長應金飛在評審會後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版畫作品不應僅僅停留在視覺呈現上,更要成為思想的載體。他鼓勵青年創作者以內心感受為根基,通過作品傳遞精神內核。他亦期待此次活動能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藝術家得以充分交流、相互啟迪,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版畫的傳承與發展。/大公報記者 李 暢
應金飛告訴記者,黃永玉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樂觀豁達,面對苦難總能一笑置之;幽默有趣,言語間盡顯詼諧智慧;開放包容,樂於接納各種藝術理念,一生都在開拓和創新,在美術、文學、雕刻、建築等領域都有不凡成就。「黃永玉的人生軌跡蘊含着無盡的智慧與啟示。」應金飛表示:「正如黃永玉所言,『人只要笑,就沒有輸』。這種積極樂觀的精神會持續激勵着當代年輕人。」
推動中國版畫走向國際舞台
回想起自己與版畫的緣分,應金飛感慨萬千。從最初「誤打誤撞」考入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到如今與版畫打交道近三十年,最令他欣喜的是,近些年親眼見證中國版畫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彩,取得不少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坦言:「從國際繪畫的範疇來看,中國版畫已然處於與國際平等對話的地位。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果。」
作為浙江美術館館長與浙江版畫院院長,應金飛始終致力於推動版畫創作和傳播。「很多人印象中的版畫就是黑白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小學教材裏呈現的內容有限。但事實上,版畫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多彩。」在他看來,這種刻板印象正是需要他積極作為去打破的。浙江版畫院於去年底正式啟動。如今,又看到這麼多的青年藝術家積極參與到「香港『黃永玉』國際青年版畫藝術家扶持計劃」,他感到格外欣慰:「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公眾更深入地了解版畫藝術的多元性與獨特魅力,從而推動版畫藝術的廣泛傳播。」
在應金飛看來,中國版畫要在國際舞台上立足,必須承載東方思想,這是其最獨特的文化基因。他解釋說:「在版畫創作中,觀念、形式與語言層面的創新性固然重要,但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核(更)是關鍵。版畫作品不應僅僅停留在視覺呈現上,更要成為思想的載體。」
近十年來,應金飛不斷地探索如何將帶有東方基因的中國版畫推向國際舞台。「我不想讓這些作品像博物館裏的文物展那樣,只是單純地陳列展示。而是經過重新構思與轉換,將它們打造成當代藝術作品。」他認為,這種將當代與傳統巧妙結合的方式,既能保留東方文化的韻味,又符合當代國際藝術的審美趨勢,有利於進行對外交流,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和欣賞。
夯實藝術根基巧用現代工具
評審會當天,面對170餘幅作品,應金飛神情專注,反覆翻閱。談及評選標準,他表示:「我很注重藝術作品的差異性。雖然有些年輕人的作品未必很成熟,但只要在創作過程中能夠深度關聯內心的真實感受,勇於突破、積極嘗試新的藝術表達,這種精神就值得鼓勵。」應金飛認為,藝術創作最怕的就是同質化。而有思想的、有觀念的作品才是重要的。他亦指出:「版畫是需要『翻譯』的。每一次創作,都是創作者將客觀對象的剖析,再巧妙地轉換到藝術形式語言的過程。」
談及AI與藝術創作的關係,應金飛表示,如今AI發展迅猛,很多人借助AI生成前期所需素材,但他本人從不採用這種方式。「我只是把原本在紙上作畫的過程,轉移到了平板上。」在他看來,「這只是創作工具的改變,創作想法始終源於自身,從未改變。」
「儘管AI會為藝術創作提供一些捷徑,但它生成的東西永遠無法真正滿足創作的要求。」應金飛認為,青年藝術家身處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既要學會運用當代先進的工具,提升創作效率與表現力;又要堅守傳統的方法,夯實藝術根基。只有將現代的工具與傳統的方法巧妙結合,才能讓藝術作品既具有時代感,又能保留版畫藝術的純粹與深度。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