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提高港人國民身份認同

時間:2017-03-08 03:15:19來源:大公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經歷了百多年的殖民統治後終於回歸祖國,從此進入嶄新的時代。這是一件值得中華民族共同慶祝的大事。

  然而,香港雖然回歸祖國已經二十年,但部分人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但沒有增加,近年更滋生出激進的分離思想,有人公然主張「香港建國」或「港人自決」,亦有人居然說香港是一個民族。可見,部分人心並沒有隨着主權移交而全面回歸。這個現象與回歸後香港人國民身份認同下降有莫大的關係。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香港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方面存在缺失,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認識不足,甚至出現傳統文化傳承的斷層,以致難以形成全社會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學習和傳承的整體合力。這是導致香港人國民身份認同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近年香港發生的不少大事,包括違法「佔中」、旺角暴亂、立法會頻密「拉布」,否決政改,以至於反水貨客、反內地旅客等事件,或多或少都與部分港人對中國的國民身份認同下降,甚至感到疏離和敵視有關。而這個問題,已經對「一國兩制」的框架、特區政府的管治、社會經濟的繁榮安定,甚至國家的統一都構成了影響。有關方面實在有必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避免香港滑向分離主義的深淵,並平息因身份認同問題而引起的許多爭議和波折,令香港這顆東方之珠閃耀得更加璀璨奪目。就此,民建聯在「加強學習中華歷史文化及國情交流」和「給予國民身份以加強兩地融合」兩個方面提出多項建議。

  在「加強學習中華歷史文化及國情交流」方面,我們建議加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如哲學思想及中國歷史等,包括將更多內地的珍貴歷史文物運到香港進行公開展覽。完善香港學校與內地進行交流學習的長效機制,把參加內地的歷史文化交流作為香港學校一項實踐性教學項目,讓所有香港大中小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學習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主題的交流活動,通過理論學習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把歷史經典活學活用,在學校營造出學習與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文化氛圍。內地駐港機構多舉辦公開的講座,邀請內地學者到香港講解國策、國情及外交政策等。應便利和吸引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升學,並開放更多高質素內地大學和學科,為香港培養更多熟悉內地的人才,並讓更多青年人了解和掌握國家的發展趨勢。在珠三角地區設立港澳青少年交流培訓基地,以接待港澳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企業機構參觀以至兩地學生交流等活動。

  在「給予國民身份以加強兩地融合」方面,我們建議允許港人入伍參軍,甚至可回內地直接參與國家各類型軍事活動,以培養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加強讓港人加入內地的管治體制,包括令港人可以擔任內地機構的公務員和陪審員等,並擴大省市區政協的香港人名額,以增加香港人參與國家發展的機會。盡快打破香港與內地的制度界限,包括通訊、福利、電視娛樂等,破除香港人畫地為限的地區意識。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在香港設立訂票服務點,向在網上訂購火車票的香港旅客提供換取紙質車票的服務,並可為初次在網上註冊購票的香港旅客進行身份信息核驗,有關服務的收費不宜過高。降低長途電話和漫遊收費,實現內地與港澳無障礙互聯互通。長遠而言,應禁止電訊運營商對本地、跨地與漫遊業務實施差異收費。內地與香港加強協商,讓中央電視台的各個頻道全面於本港落地轉播,以加深香港市民對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及外交等各方面國情的認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