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一項跨學科研究發現,本港兒童及青少年的「整體體力活動」與全球平均水平同樣不理想,評級為D,少於半數達到每日進行體力活動至少一小時的國際標準,在「家庭支持」則落後於荷蘭、澳洲等地。本港近八成學校原安排每周有兩節體育課,但實際課時比原定時間少兩成。研究團隊建議,本港應按「三多一少」的原則,改善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不足之情況。
每天不足一小時
中文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發表全港首個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有關報告參考本地近十年、最少33份相關文獻及資料、按照九項國際指標進行評分,並與全球37個國家及地區的數據作比較。研究顯示,本港兒童及青少年在「整體體力活動」及「家庭支持」指標表現最差,評級為D。在「整體體力活動」方面,少於半數的兒童及青少年可以達到每天進行體力活動一小時的國際標準,而在「家庭支持」方面,則只有約三成兒童及青少年每周最少一次和父母共同參與體力活動。
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及系主任王香生表示,要提高兒童和青少年的體力活動水平,需要政府、家庭、學校,以至兒童和青少年共同努力。他建議,本港應按「三多一少」的原則,即多體力活動、多參與組織性運動、多家庭支持及減少靜態行為,以改善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不足之情況。
就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不足的情況,研究團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建立以步行為主的出行習慣、減少靜態行為(如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家長應多與子女一起參與體力活動等,又認為政府在制定各項體育活動相關政策之餘,應考慮建立具體的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