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業界反響大 批扼殺生存空間

時間:2017-02-08 03:15:14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張琪報道:政府加強風險較高的美容醫療儀器使用程序,部分儀器需在註冊醫生監管下進行操作。美容業界認為,該法例其可行性極低,難以提升美容院服務,更會扼殺業界生存空間。不過,醫學界認為做法有助監管,五大醫學會發表聯署聲明,期望加強監管,將紅外線和冷凍溶脂等,全部列為須由註冊醫護操作或需要醫護監督下進行。

  美容專業發展委員會發言人楊慧君稱,政府應聚焦於提升美容從業員的質素,設立同一的考核制度,進行資歷認證,僅靠醫生駐場難以解決問題,「全港有5000間美容院,邊度有咁多醫生駐場?」而且全港90%以上美容院屬於中小企業,但坊間一個全職駐場美容院醫生月薪已達20萬元以上,大部分店舖均難以承擔。

  紛爭集中營銷手法非技術

  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亦認為,在該條例完全沒有可行性。他解釋,被列為規管15款美容醫療儀器中,「類別A」已佔市場80%,而「類別B」隨時代進步亦逐漸被取締,例如2003年相對先進的強烈脈衝光(彩光)美容儀器,如今已逐步淘汰,並質疑如何讓從業員的資歷認證跟得上技術的進步。他又稱,理解政府期望規管業界健康發展,但業界紛爭主要集中於營銷手法,而非技術,希望政府可對症下藥。

  不過,香港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香港皮膚科醫學院、香港皮膚及性病學會、香港整形及整容外科醫學會、香港鐳射醫學會對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政府加強規管醫療儀器,並建議政府將紅外線和冷凍溶脂等儀器,亦改為必須由註冊醫護操作或需要醫護監督下進行,以保障公眾安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