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往來香港仔海濱與鴨脷洲的街渡,單程船費只收2.2元
編者按:
聖誕遊工展會,元旦賞紅葉,今日去邊度?《大公報》當然又有好介紹啦。
心水清的讀者真抵讚,發現了這個在新一年裏將會陪伴大家歡度周日的新版面。吃喝玩樂,熱鬧休閒,懷舊嘗鮮,港式生活多元化,各適其適,各有各精彩,它包括了我們這個版面想要介紹的內涵:啱玩、啱睇、啱使,梗有一樣啱哂你……這就是大都薈!
農曆新年臨近,想遠離人煙,不一定要出境。南區區議會最近推出深度遊,配合港鐵南港島線開通,遠至鴨脷洲,由金鐘出發約十五分鐘車程即可到達,小記今日一於同大家由利東站A出口出發,先玩香港仔漁港,再去尋找紀念五位文學家足跡的「南區文學徑」之路,盡享上山下海之樂。/大公報記者 袁碧盈(文) 麥潤田(圖)
南區佔港島面積一半,地理上分為四大區,包括薄扶林和華富一帶、香港仔及置富區一帶、鴨脷洲區以及黃竹坑和赤柱區。南港島線開通後,大家可先由鴨脷洲深入各地探險,第一站可參觀洪聖古廟,海濱公園還有擺放多艘大龍舟的「龍竇」,感受漁家風情。
坐船細味避風塘景色
離開鴨脷洲,大家不妨坐街渡到香港仔,四分鐘船程船費只需2.2元,沿途盡見香港仔避風塘景色。上了岸,香港仔魚市場歷史悠久,批發出售全港超過七成活海鮮,海鮮種類多又集中,如來自日本的海膽、魚生;及來自內地的大閘蟹等,但市場內部一般不開放給公眾人士,只能於香港仔海濱公園的入口處看到部分運作。部分檔戶亦有零售提供,若嫌不方便,市民可到市場海鮮餐廳「搵食」。
想感受漁家文化,區議會亦計劃推漁港文化導賞遊,帶領市民及旅客參觀香港仔漁船,介紹漁船設備、生曬海產製作方式等,當過漁民的南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富明稱,「生曬海產的秘訣是即捕即曬」,最常食是大地魚。
欣賞完避風塘景貌,大家可經行人天橋到「南區文學徑」第一站,紀念蔡元培的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地標「漫步過去」是表達他對於「自省」的教育理念,讓路人反思過去的年月日.之後再坐車到《落花生》散文作家許地山所葬的薄扶林道墳場。
歐陸風情 蕭紅張愛玲都愛
坐車到第三站歐陸風情濃厚的淺水灣、赤柱,百年英式建築,背山面海甚為寫意,吸引不少文學家留下足跡。蕭紅31歲結束一生,她生前愛看海,留下「我將於藍天碧海永處」的遺言,骨灰便分葬兩地,其一為淺水灣。南區區議會為紀念蕭紅,於淺水灣沙灘設立地標「飛鳥三十一」,用鳥的形狀來表達她的精神和願望,寓意她可以自由翱翔。
一條車路相隔,是前身為淺水灣酒店的「影灣園」商場,為才女張愛玲在香港大學讀書時常流連之地。她亦以母親友人故事藍本,創作《傾城之戀》,而歐式裝橫的露台餐廳正是她小說中男女主角第一次邂逅的地點。酒店除了保留1920年建成的噴水池,亦留有古鐘、舊相片、衣飾等歷史珍藏參觀。
至於曾在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喝下午茶的胡適,則有名為「井字遊戲」的地標作紀念,讓途人了解胡適及其作品理念。赤柱黃昏景色如畫,亦留有不少富殖民地色彩建築,如有時間,可參觀完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