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時代

時間:2017-01-04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歌廳》講述美國歌女莎莉跟英國男教師布萊恩的故事 /網上圖片

  看到這篇小文章已經是歲末了。時間是個不能細想的東西,時鐘配合日曆總是以它固有速度自如地走着。快或者慢只是我們的感受。人在某段時間遇到某些改變自己的事,就是經歷了自己的重要時刻,所有的人在某個時間遇到了改變社會的事,這就是經歷了一個時代。這些事發生了,群體的記憶讓這個時代有了意義。生在某個時代,就要因前人的積累和一些說不清的原因經歷這些事,細想一下這些事是怎麼一點一點發生,可能比親歷更加需要勇氣。有一些電影就是記錄了這些。

  周末窩在家裏看了一部本應更廣為人知的經典之作《歌廳》。《歌廳》(Cabaret)拍攝於1972年,藍本是克里斯多福.伊舍伍1939年的小說《The Berlin Stories》,主要是改編自1966年同名音樂劇。電影當年入圍奧斯卡十個獎項,獲得其中八項,包括重量級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女主角,還入選了美國電影協會的「百年百大電影」。故事講述了一個時代裏在柏林歌廳表演的美國歌女莎莉跟英國男教師布萊恩的故事,而這個時代就是納粹在德國漸漸興起的年代。

  故事沒有講小人物在時代裏的顛沛流離,而且分離式的去講他們的經歷和德國在這個時代的變化。歌廳裏的世界,他們似乎與時代隔離了,不管外面發生了什麼,歌照唱,舞照跳。他們的故事卻始終瀰漫着一種末世感覺,絢爛並糜爛着,每個人都是空虛。莎莉懷着做明星的夢想,遇到了窮老師布萊恩,之後又遇到了富有的男爵,紙醉金迷是難免了。特別佩服導演對三人關係的拿捏,尤其是在莊園,喝醉跳舞的那一場戲,眼神交錯,氣氛轉換,曖昧到痛苦,感覺可以感受到劇中人的呼吸,一些沒法用語言明狀的東西在傳遞。這是他們故事的轉捩點,看似大家得到了什麼,卻只是把自己推向更深的孤獨和恐懼。這種沒有希望的感覺與那個時代默默契合着。

  寥寥幾筆點出社會變化

  對於時代的現實,電影着墨不多,寥寥幾筆點出社會變化,卻非常傳神。幾個情節聯繫起來自然地勾勒出納粹侵入社會的側影。歌廳老闆驅逐一個穿納粹服裝的人,幾天後納粹分子把老闆暴打一頓,這種暴力並沒有引起關注。布萊恩跟男爵的車子路過納粹殺害共產主義者的現場,男爵認為納粹只是社會的一小撮人,德國人可以利用和控制。故事中段的一個情節讓我第一次在這部電影裏感到恐懼。兩人到一個鄉村俱樂部喝酒,鏡頭掃過眾人眼神,悠然自得。一個少年起身唱歌,歌聲嘹亮,鏡頭固定在他的臉上,金髮碧眼,很美,慢慢拉遠,身着的納粹軍服一點一點展現出來,《明天屬於我們》的歌聲愈來愈激昂,鏡頭掃過眾人眼神,充滿了盲目的熱情和偏執,紛紛起身合唱,這時還有一些老年人搖頭。歌聲中,兩人起身離去,布萊恩問了一句,現在還能控制嗎?再發展下去,公寓裏的老人們已經開始議論猶太銀行家和共產黨人正在策劃一個世界陰謀,如此荒謬的藉口怎麼會信?因為報紙上每天都在寫。結尾的那個鏡頭,沒有音樂,同樣在歌廳,主持人說完再見謝幕。鏡頭隨着燈光從幕布移向那些金屬裝飾,倒映出台下觀眾,鏡頭一格一格前進,眾多的人已經帶着納粹標識,不寒而慄。不知不覺間,時代改變了每個人。

  我們構成了時代,卻要謹記不要在時代裏迷失。

  虎哥 單身男青年,法律專業畢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