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府有政策 發展商有對策

時間:2016-12-31 03:15:18來源:大公網

  住宅單位面積低處未算低!香港應否立法制定人均居住面積的討論,愈來愈多。吳永順認為可以考慮,但以住宅須按實用面積計價為例子,擔心立例後反而「衍生其他怪獸」。他形容,「一SET條例,那些人(發展商)的腦就開始轉,好似解IQ題咁……無論條例如何變,只要『賺到盡』思維無變,(發展商)只不過是在法例內找不同的方法與出路」。

  一手樓須按實用面積計價,原意為保障買家,但意想不到的是衍生「一梯三十幾伙」的新樓盤奇則,吳永順稱:「當政府話要按實用面積計算,所有發展商便研究如何增加單位實用率。結果單位外的設施愈來愈少,以前八伙人分兩條走火梯,現在三十幾伙人分兩條走火梯,單位的實用率便會高些。」

  將結構牆放入宅內

  結構牆由於較厚,過去的住宅圖則,一般放置在電梯與樓梯。但實用面積是將外牆、露台與柱都計入內,吳永順稱,現在最貪心的圖則,是將結構牆放入住宅內,因為可以用來計樓價,賣給小業主。他擔心,立法制定人均居住面積,可能是「最低要求」變成「基本要求」,「不要以為設下限就解決問題,其實是將全世界人的要求降低,圍繞最低要求做事,忘記了什麼是好設計」。

  經常「踢爆」發展商蠱惑招數,吳永順形容自己,也是活在矛盾中,「你知道業界正在承受壓力,他們(建築師)也不是好鍾意自己做的事(奇則),但如果發聲,可能『連份工都冇埋』,我都『中招』好多次,被人問『你指曬發展商啲發水嘢出來,你唔驚㗎?』」

  他認為不能「一粒聲都唔出」,就如建築物條例對創意設計的限制,他「不停咁講」,但坦言任內未能成功爭取:「我把聲好微弱,而且我把聲聽得多,人家已經聽不到,因為習慣了。所以重點不是我講多些,而是要有空間讓更多人講多些。」為此,建築師學會現屆理事會設立「值日生制度」,會長、副會長與本地事務主席輪值,就社會關注議題發表評論,讓社會聽到建築師的聲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