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吳永順:帶着矛盾做建築

時間:2016-12-31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吳永順表示,香港建築師就是活在矛盾內,帶着矛盾做建築

  「如果放棄夢想,接受現實,咪變成鹹魚囉!」每個建築師都有個夢,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認為,掙扎源自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不想「變鹹魚」,自然會掙扎,說的是香港建築。樓市屢創癲價,「賺到盡」成為新樓首要目標,建築師面對的現實是,圖則要畫出最多的可售面積,蓋過對建築美學與環境空間的追求。來自發展商的壓力,加上建築物條例限制,創意難發揮,「香港建築師就是活在矛盾內,帶着矛盾做建築」,在港執業近30年、對建築仍然「有把火」的吳永順說。\大公報記者 梁少儀(文) 林良堅/受訪者提供(圖)

  不只住得人 要講好設計

  社會在進步,香港的建築,若從住宅面積的角度看,卻似乎在退步,「全港最細新盤」不斷更新名單,給人住的面積,隨時細過泊一架車。談建築,吳永順從80年代說起,「我出道時,發展商會說這闊度太窄啦,你都要讓人家可以『兩邊上到床』,當年的睡房,『兩邊上到床』是基本的好設計。當年不只是講『住得人』,是講『好設計』,廁所是一個人在刷牙,另一個人不用等也可以用廁所」,當年的現實,今天聽來,很不現實。

  出道的年代,正值香港急促發展,馬鞍山、將軍澳的新樓盤,金鐘、黃埔花園的新商場,一個接一個開工,吳永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畫黃埔花園隻船」(黃埔號),「那時機會多,但機會多是否就做到好的建築設計呢?抑或流水作業?……那個年代,香港人不太着重什麼是建築美學、觸動人心,今天整個社會對建築設計要求高了,做兩個number(門號)都『搞餐死』;以前做整個屋邨14幢樓,立面設計就是『見窗開窿』,今天可能做一座單幢樓,立面要構思好多不同設計」。

  香港人對建築品味愈來愈有要求,樓價也愈來愈高,住宅市場「將貨就價」,新產品逐漸由三房兩廳、兩房兩廳,變成一廳無房,廚房不能煮飯,廁所難以讓人坐下,負責畫出這一個個住宅圖則的建築師,當初,對建築也應該曾經有個夢,「我相信任何一個建築師,都不會特登去畫(這種圖則),相信他們也是在掙扎……不是人人有得揀,所以可以理解,是帶着矛盾做建築,建築師在矛盾內生存」,吳永順說。

  最難「有得揀」的,應該是年輕建築師。吳永順坦言,相對於他出道的年代,今天年輕人上游機會較少,甚至可能無機會。兩年前上任建築師學會會長,他立下任內要做三件事:「推動優秀建築,讓社會聽到建築師的聲音,讓年輕人見到希望」,兩年來推動的項目,考慮點就是能否達到任何一個目標,最好是「一次過滿足你三個願望」。

  甫上任,吳永順便計劃舉辦一個建築設計比賽,原想找個較可發揮的公共建築,例如「

  與社會互動,與用家接觸,出來的結果才更有歸屬感與說服力。

  綠在區區」的環保回收站,本身也是建築師的環境局局長亦支持,但在機制障礙下,最終還是無法成事。機緣巧合,結果由房屋協會贊助,舉辦青年住屋設計比賽,只讓年輕建築師參賽,為實用面積150平方呎、但樓層高度突破建築物條例限制,在3.7米樓高下,思考設計宜居空間,目標住戶也是只能負擔住蝸居的年輕人。得獎作品雖未能成為真的住宅,但已相當接近現實,一比一的實物示範單位,趕及在兩年任期最後一個月建成,正在白石角科學園展出至明年三月底。

  這個比賽,對吳永順正好是「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建築師學會透過比賽,拿出議題:「建築物條例可否放寬樓層高度限制至3.7米?」推動一場由下而上與民共議的社會行動,訪問800多名年輕人,年輕建築師與年輕人一起討論,學會是推動政策變革的推動者,也是實驗者與研究者,由年輕建築師做出優秀的建築方案,「這可能是全世界最貼地的建築設計比賽」,吳永順說:「與社會互動,與用家接觸,出來的結果才更有歸屬感與說服力。」

  談「好建築」,吳永順說最重要是「陽光、風、空氣」,也就是他十分欣賞的著名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經典建築元素,「陽光、風、空氣從哪裏來?一方面要建屋但一方面要不建屋,讀建築的早就知道,做建築,是在製造空間,就像太極,有陰陽的理念。不停將城市加密,以為每個窿可以插一幢樓,你會發現每插一幢樓,就會影響陽光空氣。所以建屋不能當成是『交數』。講建築講到咁高深,其實最終是你要呼吸要飲水要曬太陽,我們會不會因為城市發展,而忘記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就是陽光、空氣與通風?」

  法例框架緊 設計被局限

  建築師做「好建築」的夢想,不但受壓於滿足客戶「賺到盡」的要求,也受制於建築物條例規限,「今日有設計能力的建築師多了,但法例框架也緊了……政府覺得,建築物起到凹凹凸凸,會不會有僭建(空間)?會不會被人『偷嘢』?如果你會偷,不如先收你錢……互相的防護性都好高,政府覺得你有企圖或有嫌疑賺取更多面積,不如先計你建築面積,結果,為了空間感、美觀而做的設計,都被局限了」。

  面對現實與夢想的落差,吳永順說,建築師在掙扎,夢想愈高而現實愈低,掙扎自然愈大。他認為,掙扎也有正面意義,因為反映「不想變鹹魚」,不放棄夢想。30年的建築路,他說夢想當然是做一個好建築:「我是現實貼到夢想時,將夢想再提高,好似『打機』咁,打完一關,不會熄機,Level 2 打完後,還有Level 3。」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