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我國女子排球隊贏取里約奧運冠軍 資料圖片
國民教育被部分港人誤會是「洗腦」課程,令人唏噓。事實上,國民教育是希望讓大家重新認清歷史,重現一直被英國政府執政時期所掩蓋之部分,而且我們亦可以從生活點滴開始說起。
無論母語是粵語、普通話、潮汕語、閩南語、或是北京腔、東北腔、雲南調都是我國語言,無論寫繁體字、簡體字、小篆或大篆同樣是中文字,語文承載是我國文化。至於「中國人」身份,我們根本不能否認,簡單說,我們自出世後擁有的姓氏及名字,已經證明了我們之由來。
回憶由小到大親歷的種種節日:農曆新年中,已成婚的派利是,未嫁娶的收利是,說句恭喜發財,食點賀年糖果,親戚朋友相聚食團年飯;端午節,打開電視機欣賞有千年歷史文化的龍舟競賽,吃過端午糉感受節目氣氛。還有結婚過門,着華麗裙褂穿上筆挺西裝,向父母長輩敬茶,接過利是佩戴龍鳳金飾,鬧鬧新房,熱熱鬧鬧;不要以為現在婚宴多採用歐美式,其實這都是文化演變的一種,經過中西融合,帶有歐美色彩的中國婚宴吧了。
為川震悲痛 為女排歡呼
在特別日子及節慶,我們亦會拜祭先人,上香、供品、燒衣都不可或缺;上黃大仙祠、車公廟、孔廟,拜財神、拜關帝、拜觀音……種種傳統保留了中華民族精髓。華人一直獲評為勤奮好學之族群,上進謙卑,經營生意頭頭是道;尊師重道、孝順父母,學問品德就是一代一代地承傳下去。
可能有人會問:原來國民教育就這麼簡單?對,就是如此簡單清晰平實。甚至乎陪長輩去酒樓喝茶,在家裏吃過家常便飯,已經滲透中華之飲食文化、傳統禮節等。
血脈相連就是只能感受卻難以形容,汶川大地震死傷枕藉,難道你沒有感到悲傷?我國女排贏取奧運冠軍的一刻,難道沒有為之激動?高錕以華人身份得諾貝爾獎,難道你未因此自豪?
筆者認為,國民教育書本在學校課程未正式到位前,可從生活細節中提升香港青年人對自身民族的認知,例如舉辦有關旗袍、唐裝、書法、古玩的展覽增加港人對祖國歷史及文化之認知;而中菜五花八門,花樣烹調精巧刀功,技巧博大精深,甚至世界各地都有這些先輩足跡及華人印記,飲食文化絕對是值得宣揚,希望新一代年輕人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中國人而活着的自豪及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