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袁碧盈報道:獲市建局揀選的大角咀萬安街項目,重建範圍內的樓宇,樓齡超過50年,記者現場所見,樓宇內部因日久失修,單位有滲水、石屎剝落,甚至出現天花鋼筋外露問題。有重建業主希望獲合理賠償換好環境,「最好有1.2萬元至1.3萬元呎」。
原區置業 唔想再搬嚟搬去
居住大角咀多年的袁先生,與友人以500萬元,買入大角咀道一個約770呎、「一劏九」單位,三間與另一業主自用,其餘放租。不過,單位在五樓,樓宇又殘舊,沒樓梯上落不便。
他又提及,今年剛花了約七萬元維修天花板,故希望重建局能付1.2萬至1.3萬元呎賠償,讓他在同區購入一個500呎單位,與母親及兒子同住,「唔想再搬嚟搬去。」
60多歲的葉女士居住於860呎的單位,她指廁所的石屎剝落、漏水情況非常嚴重,經常要維修,她期望政府賠償後再另購居所,惟現時單位800多呎,獲賠償後,都要「大屋搬細屋」。
而在萬安街一間地鋪的業主夏先生,過往家中從事五金生意,一直「下舖上居」。
夏先生指,舖位樓上單位改裝成劏房後,店舖不時出現石屎剝落,閣樓睡房更曾有天花倒塌,他期望與母親、妹妹在同區置業,但亦擔心賠償不足以買新單位。
地舖租戶嘆只能見步行步
張先生在大角咀道租用約800呎地舖賣「夜冷」,前舖後居,經營兩個月,獲知收樓一臉震驚,他說搬來時花了20萬元,擔心在同區搵相同面積舖位困難,「即使租都貴現在一倍」,慨嘆重建租戶角色被動,只能見步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