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消委會提醒市民要將雞肉徹底煮熟/資料圖片
消費者委員會首次測試市面出售的百款雞肉產品,發現有62%樣本含「超廣譜乙內酰胺酶(ESBL)」耐藥細菌,當中包括港人常吃的「嘉美雞」。消委會懷疑涉事樣本與飼養雞隻時濫用抗生素,或處理過程不當有關,提醒市民要將雞肉徹底煮熟。有本地雞場負責人表示,飼養過程中基本沒有使用抗生素,不排除雞隻在環境中感染。/大公報記者 袁碧瑩
消委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期間,抽查市面上100隻全雞及雞翼樣本,以檢測是否含有ESBL耐藥細菌。涉事樣本,包括24款鮮宰活雞、6款已劏的新鮮雞、30款冰鮮樣本、12款經急凍後解凍的冰鮮樣本及28款急凍樣本,涉事產品原產地遍布世界各地。
疑飼養時濫用抗生素
經調查後發現,有62個樣本含有ESBL耐藥細菌,其中內地與本地樣本含量最高,分別為總數的79%及96%;最少為得11%的澳紐地區。消委會表示,本港現有規管方式明顯不足以控制飼養食用動物時可能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期望政府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可提供有效建議,並從速循法規、醫療衛生及飼養食用動物三個方向檢討現行法例,逐步停止簽發准許常規地使用抗生素許可證,務求最終讓抗生素只在獸醫處方下才可使用作治療用途。
調查後亦發現,六隻已劏宰的新鮮雞存於雪櫃的樣本全部含ESBL,其次鮮宰活雞及冰鮮樣本中亦分別有92%,及70%含有ESBL。至於經急凍後解凍的冰鮮及急凍樣本中,分別只有33%及32%含有ESBL。消委會表示,經急凍後解凍的冰鮮樣本及急凍樣本比例較為低,可能與冰鮮及急凍雞肉產品經多個處理工序有關,部分細菌可能在過程中被除去。此外,細菌在溫室環境生長迅速,在零度至四度之間,細菌會減慢繁殖速度,急凍環境下,細菌會停止繁殖。
不過,向來價格偏貴的「有機」認證產品,在16個相關樣本中,亦有樣本檢出ESBL耐藥腸桿菌科細菌。消委會表示,雞隻可能本身未帶耐藥細菌,但普遍環境污染程度、運輸及屠宰地方環境衛生,以至屠宰後的處理、包裝是否完整等亦可能為雞隻帶來交叉污染風險。
何栢良:細菌會留在體內
本地泰安雞農場負責人香欽俊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飼養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使用抗生素,懷疑ESBL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不排除雞隻從環境中感染耐藥性細菌。他續稱,會從源頭了解泰安雞含有耐藥性細菌的原因,包括化驗種雞、雞苗,及飼養程序等。
消委會建議,ESBL可用高溫殺死,徹底煮熟生肉可減低進食到中招機會。同時,熱食應保存在攝氏60度或以上,置於室溫超過兩小時的熟食不宜食用,進食前亦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或以消毒搓手液消毒雙手。
不過,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即使市民煮熟雞肉,仍有機會在進食時以及在廚房處理肉食時接觸到惡菌。雖然普通人不會發病,但這是細菌會停留體內,當身體免疫能力下降時,女士或出現尿道炎,男士亦可能因前列腺疾病要進行經直腸穿刺前列腺活組織檢驗而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