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黑點追蹤/細口垃圾桶不便民 食環:試行擴大桶口

時間:2025-10-30 05:01:40來源:大公报

  近年街上的垃圾桶紛紛轉為「細口」型,在部分行人流量較高的地區,垃圾棄置在垃圾桶旁的情況不時出現。大公報記者近日到港島、九龍區多條街道,實地觀察了115個街邊垃圾桶,發現有兩成的「細口」垃圾桶有堆滿的情況,大約15%的垃圾桶旁有垃圾棄置。有部分垃圾桶內裏雖然未滿,但疑因投入口過小,不方便甚或無法投入垃圾,故有垃圾堆疊在桶外,影響市容。

  有當區區議員表示,有些垃圾是附近上班族午膳後的外賣餐盒,因為垃圾桶爆滿,或投放口尺寸細不便投放,而棄置垃圾桶旁。食物環境衞生署回覆《大公報》表示,已考慮實際需要,試行在部分新設計的廢屑箱擴大投入口,並會適時作出檢視。\大公報記者 古倬勳、伍軒沛(文) 古倬勳(圖)

  大公報記者於10月21日及22日,在油麻地與旺角一帶的多條街道,及在銅鑼灣的軒尼詩道、渣甸街、怡和街等街道,和鰂魚涌的英皇道、海光街、海澤街等多條街道,共觀察了115個街邊垃圾桶,包括103個細口垃圾桶,及12個投入口為橢圓形的新型垃圾桶(詳見表)。記者現場觀察統計發現,整體115個垃圾桶中,超過兩成桶內垃圾就快滿,甚至有爆滿溢出情況,其中3個垃圾桶旁有垃圾棄置地上。另有14個垃圾桶雖然桶內垃圾未滿,但桶旁可見有垃圾棄置地上。

  清潔工:垃圾變得清不完

  在油麻地與旺角一帶的弼街、西洋菜街、花園街,記者見到有垃圾桶出現垃圾溢出的情況。垃圾桶滿了,有人就將垃圾扔在桶旁,主要是紙皮箱、外賣飯盒、附近民居的生活垃圾。旺角街頭有很多小食店,記者在登打士街目睹,一家小食店門外的街上垃圾桶堆滿,裏面大部分是小食店的包裝。垃圾桶堆滿後,竹籤、紙盒等就開始往桶旁地面扔,散落一地的竹籤加上滿地的醬油調味料,衞生情況欠佳。

  在銅鑼灣,垃圾桶堆滿的情況較少,記者走了10條街道,發現2個垃圾桶有堆滿情況,又有5個垃圾桶旁有垃圾堆放問題,涉及的垃圾種類與油旺區的大致相若。

  在鰂魚涌的住宅區,有垃圾溢出問題的比例最嚴重,記者觀察了17個垃圾桶,超過10個(59%)垃圾桶有裝滿、溢出的問題,溢出的垃圾桶旁也有垃圾堆放,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外賣飯盒。

  食環署自2016年起,於全港各區更換70公升的細口垃圾桶,以配合源頭減廢,全港至今有1400個細口垃圾桶。有清潔工人私下向記者表示,街上垃圾桶的垃圾實在太多,清潔工人每天要清理多次,「(垃圾)清不完的,早上清一次,中午就堆滿,清完了,下午又滿了。附近太多人扔垃圾。」

  東區區議員丁江浩向大公報記者表示,鰂魚涌一帶有不少商廈,以芬尼街休憩處附近的垃圾桶為例,上班族在午膳時購買外賣食物,用膳後扔至附近的垃圾桶,令垃圾桶爆滿及溢出的情況時常發生。而且區內有多幢三無大廈,沒聘用清潔工人,有居民便將垃圾扔至街上的垃圾桶。他建議食環署因應各區情況,安排清潔公司在垃圾桶爆滿次數高的地方,提升清潔頻率,以維護市容,並加強宣傳提醒市民,尤其是區內上班族,將外賣垃圾拿回去處理回收,或自行拿垃圾去垃圾站。

  議員:加強推動分類回收

  油尖旺區議員李思敏建議,部分人流較高的地區,或者像是油尖旺區的旅遊旺區,不宜設置尺寸較小,或者投擲口過小的垃圾桶,在部分時段可設置大型流動垃圾桶,方便棄置垃圾。她認為除了可研究調整垃圾桶投放口的大小,長遠可參考內地做法,在各區設置垃圾分類回收桶,方便市民將可回收物與一般垃圾分類,減低垃圾量;也可在不同地區設置定時定點垃圾車,減少棄置垃圾的不便,幫助改善市容。

  立法會議員梁熙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把細口桶改為傳統的大口桶,初期可能減少垃圾桶旁堆放垃圾問題,但擔心與過去的減廢目標背道而馳。他認為細口垃圾桶旁有垃圾堆積情況,歸根究底是違法、自私的胡亂掉垃圾問題,要改善問題,應加強推動分類回收,增加回收地點的方便性,以及回收獎勵及教育,當環保意識增強並做好垃圾分類,垃圾才可相應減少。梁熙又認為,可將垃圾溢出嚴重的地點列入監察名單,讓食環署了解該處為何會出現垃圾桶外堆疊垃圾的情況。至於應否將這些地點列為非法棄置黑點,加裝天眼監察,他認為需要地區再作研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