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琪報道:醫療美容引入新規管制度呼聲日益高漲,無論美容界或醫學界都期望有清晰釐定,協助業界健康發展。消費者委員會表示,規管醫療美容並非易事,惟參考海外經驗,一般由當地衛生部門統籌,需成立專才委員會等。
規管可參考海外經驗
近年多宗美容醫療事故揭露美容業「無王管」,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稱,社會資訊發達,但市民對部分信息難辨真假,例如不少網上標榜「無痛激光」、「100%祛斑」、「零毛孔」等美容程序,實際是難以達到。而且醫療美容涉及醫學理論,例如進行果酸等非入侵性醫療美容程序,需觀察病人當時的膚質,若出現濕疹、皮膚過乾時都不宜進行,否則容易灼傷。
香港美容業管理及發展協會會長馬英琴稱,坊間有各種美容認證,但並無強制要求每位員工領取。不過,坊間美容師一般有三年以上經驗才可為顧客提供服務,新儀器會在有代理商指導下學習使用。她建議政府設置統一認證,提高美容業從業人員專業地位。
美容專業發展委員會發言人稱,職業訓練局已推出強烈脈衝光儀器(彩光)操作員的技能測驗證書,以及國際認可的ITEC激光及強烈脈衝光程序文憑、CIBTAC激光及光學脫毛程序證書等,但常見的激光儀器,欠缺本地的統一資格認可,建議政府以彩光儀器考試為藍本,盡快設立激光操作專業技能測試。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稱,醫療美容日新月異,進行規管並非易事。消委會雖暫未深入研究各項牌照要求,但參考韓國及新加坡等海外經驗,一般由當地衛生部門統籌,因監管需專業知識,由相關專才成立委員會,檢視不同美容程序的風險及培訓要求,希望政府盡快推動相關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