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手機「攔截來電」程式泄特首等30億電話號碼

時間:2016-11-20 21:43:3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1月20日訊(記者謝進亨)三款「來電攔截」手機應用程式,涉嫌泄漏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以及普通市民等,全球約30億個電話號碼。據本地報道所指,三款應用程式全球下載次數共逾兩億次,它們涉嫌收集用戶通訊錄並整合成公開資料庫,讓用戶追溯號碼持有者身份,甚至其社交網絡帳戶。

  根據本地網媒《傳真社》指,涉嫌侵犯個人私隱的應用程式,包括由中國軟件公司金山軟件持有的美國上市公司獵豹移動旗下的「CM Security」、瑞典科技公司True Software Scandinavia AB旗下的「Truecaller」,及以色列科技公司Sync.ME LTD旗下的「Sync.ME」

  報道表示,上述三個應用程式的號碼反查功能,容許用戶輸入任何電話號碼,從而搜尋該電話號碼持有人的名稱。即使該號碼持有人並非有關應用程式用戶,甚至未曾授權個人資料予有關應用程式,但有關資料亦可以被搜尋。

  傳真社在上述應用程式中,輸入多名政府、政商界、傳媒界及演藝界人士的電話號碼,結果發現當中多人的名稱均可透過電話號碼追溯到,包括行政長官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保安局前局長李少光、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現屆立法會68名議員及早前被裁定失去議員資格的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中,有67人能被追溯到名稱。

  此外,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康宏金融總裁莊偉忠,及填詞人林夕、名人汪明荃、陳百祥等,亦被追溯到名稱。當中有人的社交網站帳戶亦被尋獲,部分資訊需付費方可查閱。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除非得到資料當事人自願和明確的同意,個人資料只限用於收集時述明的目的或直接相關的目的。資料使用者在披露或轉移用戶的個人資料之前,必須確保有關披露或轉移並不構成新目的。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如有合理理由相信有程式違反條例規定,公署會調查,但在未了解有關應用程式及其具體運作詳情下,不作評論。黃又提醒市民,透過應用程式提供個人或他人的資料時,須取得其他資料當事人同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