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探尋海上絲路 歷史博物館展出珍貴文物

時間:2016-11-20 21:39:42來源:大公網

  不少西方奇珍異寶通過海上絲路來到中國。圖為廣西合浦縣漢墓出土、來自古羅馬帝國的瑪瑙飾物(政府新聞處)

  大公網11月20日訊 香港歷史博物館正舉行「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點.線.面」展覽,展出海上絲路8個主要城市共170組珍貴文物,借此反映海上絲路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與貢獻,另加30組香港文物,各具特色,其中大部分為陶瓷,因瓷器較茶葉和絲綢易於保存。市民可於下月12月27日或之前從文物細看歷史。

  海上絲綢之路分東海、南海兩航線;東海航線通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南海航線經東南亞遠達印度洋地區。沿途八個港口市,包括蓬萊、揚州、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和北海。

  在大嶼山竹篙灣遺址出土的青花碗產自明代景德鎮民窰,出土時是碎片,現已修復(政府新聞處)

  是次展覽重點文物包括當時在日本、東南亞國家如印尼等大受歡迎的福建漳州窰出產的青花瓷製品。漳州窰瓷器紋飾豐富多姿、種類繁多,常見的植物圖案有牡丹、菊花、梅花、蘭花等;動物圖案有龍鳳、麒麟、喜鵲等;文字則有福、祿、壽等吉祥紋樣。其中明代漳州窰青花瓷器保存完好,是最為珍貴的展品。

  明代漳州窰青花瓷器是外銷代表作,明清時期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如印尼等大受歡迎(政府新聞處)

  展覽特別加入香港展品,突顯香港在海上絲綢之路所發揮的角色,其中一組展品是在大嶼山竹篙灣遺址出土的青花碗,屬明代景德鎮民窰產品,出土時只有碎片,現已修復。

  展覽設有多項趣味互動節目,如競猜古代地名、為商船挑選航線等,加深參觀者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