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將於本周二展開退休前休假的規劃署署長凌嘉勤(圖)表示,本港可發展用地的供應,過去十年多來一直落後於需求,他強調政府會下最大努力和決定,創造發展容量,同時把環境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的考慮納入規劃及發展決策過程,推動綠色基建設施,將「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的策略,滲透至影響城市環境的每一個環節。
凌嘉勤昨日在電台節目「香港家書」撰文表示,香港已建設區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萬人,遠超其他國際城市,預計這個高密度的城市形態將會繼續,而如何令人口高密度高與宜居同時並存,世界上並無先例可援。以新加坡為例,人口密度較高又較為宜居,但其已建設區的人口密度亦低於香港的一半。
他稱要令香港成為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規劃署剛公布的《香港2030+》提出,整體方向是優化新發展區,並改造發展稠密的市區,透過促進八項城市特質,提升香港的宜居度。
凌嘉勤稱香港在過去十多年,可發展的用地供應一直落後於需求,預計未來一段頗長時間內延續。而為了免成為限制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市民生活空間的瓶頸。
他稱政府會下最大努力和決心,一方面創造發展容量,適時提供足夠發展用地,應付現有的短缺及預期需求,另一方面亦會創造、提升及再生環境容量,把環境保育和生物多樣性的考慮納入規劃及發展決策過程,推動綠色基建設施,持續改善城市環境,並使自然生態能夠在城市已建設區內適合的空間上再生,將「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城市」的策略滲透至影響城市環境的每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