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本港新落成住宅單位面積愈來愈小,香港青年協會調查發現,年輕人追求私人空間,理想居住面積最小應為271平方呎,但現實僅得126平方呎,礙於樓價高企和首期難負擔,近七成年輕人無意置業,拒絕做「樓奴」,只有兩成多年輕人願意置業,當中逾半數人需家人資助置業。
香港建築師學會委託青協進行調查,今年七至八月期間,訪問800名18至34歲的青年,發現他們現居住所的人均面積為126平方呎,較期望的271平方呎細超過一半。近七成受訪者因為樓價及首期金額過高,不打算置業,僅22.6%人考慮置業,遠低於2006年同類調查的55.1%,35%人預計可負擔最高樓價為400萬元以下,不足20%人能負擔500萬元樓價。
在有意置業的年輕人中,55.6%人需家人資助置業,逾半預期需工作6至10年才有機會擁有人生第一個物業,兩成人預期需工作21至25年。
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指出,本港發展商自2000年起出現「賺到盡」思維,單位設計不斷挑戰極限,建築方法倒退,由減去房間和廚房面積開始,近日更向廁所「埋手」,但20平方呎的露台依然存在。土地供應短缺,他認為應跳出只着眼居住面積的思考框架,將單位面積變成體積,增加生活空間,建議住宅樓底規限放寬至3.7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