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15日訊(記者謝進亨)不少車主希望把座駕打扮得光鮮亮麗,新興的汽車美容服務應運而生,惟這類服務收費不菲,但時有貨不對辦的情況出現。消委會今年首10個月接獲14宗汽車清潔服務投訴,其中有公司收取車主過萬元的汽車鍍膜費後,卻懷疑只為車輛作一般打蠟。
消委會收到投訴指,有公司推銷新式汽車鍍膜時,聲稱該物料塗層可防止污染物侵蝕車身,令車身顏色保持亮麗。該公司提供的介紹書上寫明「須在無塵工作空間進行」,令投訴人認為服務專業,於是支付11700元選購服務。惟當投訴人抵達該公司指定服務地點時,發現只是一般停車場,並沒有所謂的「無塵工作空間」。此外,投訴人於3小時後獲通知可取回車輛,與介紹書列明需時最少10小時有異。投訴人其後發現車身僅有打蠟痕跡,懷疑該公司未有提供汽車鍍膜服務,雖獲職員答應跟進,惟多番催促及等候兩星期後,依然未有消息。事件最後交由委員會跟後進,該公司表示只會收取一般清洗汽車及打蠟服務費用,並退還9600元,但投訴人仍不滿該公司的手法。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汽車美容服務時,需先全面了解其內容和效果,以免被不良商戶蒙混過關,提供貨不對辦的服務,招致損失。 此外,市面不少洗車及汽車美容服務,以預繳套票方式收費。一旦服務出現問題,消費者為免預繳的套票變為廢紙,建議消費者如打算大額預繳前宜時多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