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於一大學舉行的論壇中,以「×嘢」(做愛)來描述當今青年人未能負擔起香港高昂樓價或房租,這言論成為了關注房屋政策人士熱話,同時惹來不少人士關注立法會議員言行。
在評論此事之前,筆者依稀記得過往立法會裏亦曾有議員在議事堂或公眾場合使用較低俗言語去論政。這類表達方式無可厚非是為了讓部分巿民容易理解事件,亦易於挑動情緒,鼓動人心,吸引更多人去關注及熱烈討論。但凡事有正反兩面,而且在不同場合亦需要有不同表現去迎合巿民,才能深得民心。是次事件中,事發的場所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大學學府之內,並非三教九流之地,聽眾除了是學生還有公眾人士,筆者不認同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在此等地方使用這種表達方式。
以事論事,香港高樓價及單位供應追不上需求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而這問題亦非能三言兩語可以講清講楚。早前團結香港基金表示有關土地房屋公共政策研究報告,當中提到現時問題的其中一個核心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而發展一個項目需要動輒十年以上,一屆政府根本不可能處理。再者,不同持份者對於發展新項目有着不同意見,聽聞有現時住在公屋的居民反對在公屋屋苑鄰近發展公屋項目,亦有持份者以環境、交通流量、或觀境問題而對發展提出反對。再者,筆者感到現在有不少社會民生議題都被政治化,或受「拉布」影響進度,故此,香港的房屋問題可以用低俗的說法反映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但同時必須以務實態度和方式去討論,現時坊間太着重該名議員的低俗亦不合適。
姑勿論事件已被發酵至此,筆者認為尊貴的議員應注重其言行舉止,做好個人形象。身為一名公眾人物,其表現有着相當代表性以及影響力,在議事堂也好,在公眾場合也好,議員身份是不會改變,一當選議員就要代表選民守行為四年,應急巿民所急而非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