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藍於平:香港創新科技亟待「奮起直追」

時間:2016-09-26 11:03:02來源:大公網

  來自香港、台灣、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地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雙創」進行交流

  大公網9月26日成都訊(記者向芸)25日下午在成都舉行的「蓉匯八方、創贏未來」創新創業圓桌會議上,來自香港、台灣、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地四十餘位雙創領域著名專家和知名企業代表,聚焦創新創業與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企業生態環境營造、新經濟發展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總裁藍於平表示,香港創業生態▉週/周▉期已經處於啟動階段,但從初創公司發展、投融資、科技人員、研發開支佔比等數據來看,與新加坡、美國、印度和中國內地等相比都有較大差距。政府過去對扶持創新科技有爭議、香港創新科技「一頭一尾」嚴重不足、投資偏好「錦上添花」而不願「雪中送炭」,及土地有限、地價高企等因素均對創新科技發展產生了阻礙。

  「面對全球創新科技的風起支湧、內地高科技日新月異的態勢,香港已有了強烈的危機感。」藍於平建議,國內實力強大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可將部分研發部門轉至香港,利用香港更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並通過積極組織科技創新方面的論壇、吸引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等,推動香港科技創新「奮起直追」。

  成都市社科聯主席、西南財大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則表示,相較於沿海地區而言,成都在人力資源、科技資源及三線建設時期留下的軍工資源等,都是成都的潛在優勢。隨着「一帶一路」戰略、「互聯網+」和開放格局等帶動,這些優勢將轉化為創新創業的動力,更有競爭力。成都如能與香港、台灣及國內進行更大力度的合作,雙方優勢可得到更好結合。

  「成都已形成了比較好的『雙創』生態環境,從政府、高校等由上至下把『雙創』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楊繼瑞認為,「雙創」不僅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也是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原動力。「雙創」作為系統工程至少需要可行概念、市場分析、基本技能、行業知識、勤奮態度、人際關係、充分資源、創業激情、運作機制及社會支持 「十大」要素的集成與協同,才能成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擎。

  成都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傅學坤則以其在成都高新區的工作經歷對推進「雙創」進行了經驗分享。據了解,目前成都市工商局已牽頭實施了註冊資本登記制度、「三證合一」「五證合一」登記制度、「先照後證」登記制度等系列改革。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各類市場主體共計1359042戶,同比增長25.58%;市場主體總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註冊資本總量排名第二。

  作為「雙創未來」2016成都?深圳青年創客大賽暨四川省第四屆青年廣告創意設計大賽的系列活動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一凡,台灣義守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博士班主任暨EMBA執行長李建興,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鄭政秉、錦江區委書記陳歷章等分別進行了主題發言;創新性企業代表豬八戒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川郁,海林投資董事長王翔,氪空間首席運營官劉培榮現場分享了創業經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