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10月18日讯(记者 夏微)17日,2018第四季度媒体学术沙龙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来自社科院的学者与海外媒体就“进口博览会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地区合作研究室博士柯静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有助提振市场信心。
柯静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也是为了能够在稳定和维护全球秩序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间发生了摩擦,客观上来说,对整个世界经济前景和全球经济秩序带来的不稳定性是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对于市场的损害很大,会提升市场的恐慌情绪,提升市场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延缓投资决定。”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23%。“在这时,举办进博会是很重要的,可以提振市场信心,减少不确定性。”
柯静分析指,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了非常高速的增长,这与中国经济迅速地、成功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外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中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外资也极大受益。”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所以会进一步促进国内和国际要素的自由流通。
2017年瑞信研究院发表的2017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指出,在世界11亿中产阶级中,中国占比由2000年的12.6%迅速升至2017年的35%。全球中产阶级人口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2.3亿,至逾12亿人,中国所占比例将升至40%。柯静称,“可见中国的购买力是有非常惊人的潜力的,说明我们可以为各国经济的提振做些什么。”
扩大消费者商品选择范围
而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干春晖看来,通过进博会进一步扩大进口能更好地满足内地消费者需求,“内地消费者相较于香港等地的消费者,其消费选择范围相对较小,为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活力,除了通过降低关税等方式降低商品价格外,扩大商品选择范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谈及进口博览会的重点关注领域,干春晖和柯静均表示,消费升级类产品或成重点,“特别是像服务贸易这种无形的产品如何进入中国值得关注”。柯静还提到,期待看到有可以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好的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此外,干春晖直言,进一步扩大进口后,将对本土企业的发展起到鞭策作用,“当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后,就会产生更多竞争压力,在压力下,这些本土企业将会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增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