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特金會」一波三折,在經歷了一番劇烈震盪後,重回「照常舉行」的原點。這正是朝核問題的複雜之處,在事態落幕前,一切都有變的可能,「特金會」尤為如此。雖然美朝雙方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此次峰會,但在兩位領導人落座前,誰也不敢妄言「板上釘釘」,可寄託的希望只有:且行且珍惜。
有媒體形容「特金會」之變如坐「過山車」。但坐「過山車」者都是知道結果的,相信在經歷一番大起大落、驚險刺激後,總會平安回到出行的原點。但特朗普口風變幻帶來的是結果的不確定性。從不顧朝「三思」警告、堅持會晤,到書面通告峰會取消,再到仍有可能、但會延期,直至最後確認六月十二日仍在新加坡舉行,特朗普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國際社會的心境亦隨之起伏,或悲或喜,或彈或讚,或可惜遺憾,或迷惑不解,情節之曲折遠勝「過山車」。
「特金會」之變,正是美朝間極度不信任的體現。美始終懷疑朝方會談誠意,對其採取的一系列善意舉措半信半疑,認為是「緩兵之計」,擔心峰會是一場「鴻門宴」。而朝方也同樣,其「棄核」之舉未換回美方任何回報,如果按美方要求繼續「棄」下去,無疑於將保護安全的「撒手鐧」拱手相讓,自己主動把頭伸進美方「絞索」,最後下場可能比利比亞還慘。這種「零信任」狀況仍未有改觀,特金一天不見,形勢出現一百八十度大逆轉的可能性就無法完全排除。
當前「特金會」籌備多集中在時間、地點、程序、禮儀等細枝末節,雙方或尚未就會談議題及最後成果進行認真磋商,或即使進行過磋商,但距離共識還相當遙遠。不久前,美朝圍繞「利比亞模式」的激烈交鋒,表明雙方在「棄核」的認知和步驟上存在巨大差異。而白宮方面發出的各種相互矛盾的聲音,也說明美方內部觀點、立場的不統一。隨着峰會日益臨近,各方雜音也會越來越多,若較起真來,一句話就可能毀掉一場會談。
「特金會」達成何種成果算是成功?朝韓《板門店宣言》正式發出不戰宣示,並確認了半島無核化目標,如果美朝峰會簡單重複「文金會」的成果,恐很難說是成功。美朝雙方之所以均十分重視此次會晤,是因為只有「特金會」才能真正觸及半島的核心問題─無核化。美希望朝方全面、可核查、不可逆、徹底棄核,而朝關心「棄核」後美方可提供什麼樣的補償和安全保證。雙方是否能就半島無核化達成「分階段、同步走」共識,是本次峰會最大難點,也是最大看點。
朝方炸毀核試驗場,在「棄核」路上邁出第一步。美將如何回報?或是觀察「特金會」成敗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