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正在貴陽舉辦的中國國際大數據博覽會,眾多大數據、人工智能項目引人注目 大公報記者丁樹勇攝
【大公報訊】記者丁樹勇貴陽報道:在2018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2018數博會人工智能全球大賽總決賽評委宋繼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雖仍處初級階段,但三大動力必將加速人工智能加快發展。
曾在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任職八年的宋繼強認為,人工智能至目前已經歷了三波發展浪潮,第一波發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主要是學術理論方面;第二波發生於上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主要做的是專家系統,用於政府機關、醫療領域解決一些問題;「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第三波人工智能發展浪潮。」
宋繼強分析,目前的人工智能尚屬於初級階段,未來可能有20、30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期和輝煌期。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浪潮雖然目前只應用一部分領域,但是未來可為實體經濟帶來很多發展。
計算機能力大幅提升、算法更精準、數據更多構成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動力。宋繼強說,實體經濟和現實生活中,人工智能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如車牌識別可檢測是否套牌、日常生活中金融零售中檢測信用卡是否被盜刷,購物刷臉支付,語音訂票等。
靠算力算法與數據
第三波人工智能浪潮中,人工智能靠的是算力、算法和數據。「在處理完整的業務的時候,不是單靠一個算法。」宋繼強說。這是一個從端到端,從終端到雲端來回流動的循環。這個循環要用到人工智能的算法、硬件、通訊技術,還要用到存儲技術、芯片技術等,這是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
宋繼強致力於研發基於英特爾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台。其研究興趣包括智能機器人與外界的交互技術,多種形態的智能設備創新,移動多媒體計算,移動平台的性能優化,機器人機界面,並為新的應用使用模式創建軟件和硬件環境。現英特爾看重人工智能激活的整個產業端到端的技術,並且使用不同的硬件,開發人工智能軟件,加速人工智能的技術運用。比如前端有加速器硬件可支持攝像頭,快速做人臉檢測。連接前端和終端的英特爾還有4G、5G的通訊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