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AI搶人大戰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時間:2018-05-14 03:15:32來源:大公網

  圖:創科巨頭愈來愈傾向投資初創公司,以便吸納人才

  人工智能(AI)逐漸成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及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今年初發布的人工智能研究報告,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共獲得投資152億美元(約1193億港元),同比暴增141%。分區域看,48%資金流向中國,38%流入美國,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熱土。/大公報記者李昌鴻深圳報道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投資額超過58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暴增50%,其中資金大量湧入研發和核心技術人才爭奪。香港下月將開通科技人才入境「特快專線」,預計三季度推出「博士專才庫」企劃,兩地創科人才交流有望加速。專家建議,除了簡化科技人才輸入手續外,內地知名創科企業以VC和PE投資初創科研企業、建立平台吸納和儲備核心研發人才等措施,也值得本港借鑒。

  營收20%用於研發

  要擁有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能力,就要捨得花重金研發。內地最大的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一直保持銷售額20%左右的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年報看,科大訊飛營業收入54億元,毛利近28億元,其中11.45億元用於研發。

  該公司總裁胡郁介紹,早在2005年,科大訊飛成立基礎研究部,其後升級為訊飛研究院。去年四季度又成立核心研發平台,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三個研究院。截至2017年,科大訊飛有5739個研發人員,比2016年大幅增長2061人,研發人員佔比高達66%。

  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產品,是許多科創企業面臨的難題。胡郁認為,訊飛研究院把研究人員,包括做引擎、系統雲計算和大數據的人員糅合成一個整體,從而快速形成從研究到產品到用戶的閉環思路。目前,訊飛研究院也在開發機器人技術、腦科學,以及量子計算等最新技術。

  開放平台吸專才

  開放技術平台供專業人士運用,成為了創科企業發揮自家研發優勢,全網收割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

  科大訊飛擁有全球首個開放的智能交互技術服務平台,功能類似超市。其他開發者在這個平台上「採購」服務,集成到自己的產品中,從而讓產品具備能聽、會說、善思考,還會預測的功能。胡郁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光是這個「平台」就匯集了51.8萬開發者,同比勁增102%,應用總數達40萬項,同比大漲88%,年增長量更是超過前五年總和。

  投資併購收割人才

  創科巨頭對初創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從而鞏固行業領導地位,是為內地創科企業「批量」收割高科技人才的秘密武器。科大訊飛投資了數家相關領域的獨角獸,包括斥資近億美元,戰略入股服務機器人領導者優必選,其全資子公司小量持股商湯科技,並持有人工智能芯片獨角獸寒武紀2.08%股份。胡郁表示,訊飛平台上也有不少「獨角獸」,今年還會進一步加大布局。

  以同股不同權登陸港交所(00388)的小米,也是投資創業公司的高能「人才收割機」。專家分析,小米能夠維持每月發布新產品,靠的就是小米投資了近60家創業公司,從而形成產品研發生態體系。此外,內地知名「獨角獸」螞蟻金服,也善於通過投資在業務、戰略上與公司具有協同效應的項目,招攬人才。截至2017年8月,螞蟻金服共投資併購60家左右的創業公司,主要領域為金融行業、企業服務行業和文化娛樂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