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外匯儲備未能延續三月的回升態勢,四月份錄得環比下降179.68億美元,截至四月末的外匯儲備報3.12萬億美元,創五個月新低。國家外匯管理局稱,當月國際金融市場美元指數上漲逾2%,非美貨幣兌美元下跌及資產價格的回調等多重因素影響外匯儲備小幅回落。
四月外匯儲備減幅較市場預期為大,而三月份則環比回升83.38億美元。交銀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解釋,上月歐元、英鎊、日圓對美元匯率分別貶值2%、1.7%、2.8%,匯兌變化使同期中國外匯儲備環比減少約180至190億美元;另一方面,受四月美元收益率上行影響,當月債券價格呈現跌勢,中國外匯儲備中的債券估值對外匯儲備規模構成負向作用。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說,非交易性資產變動因素估計令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約200億美元。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分析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等境內資產重新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閘門再度打開;上月美元出現階段性的「恢復性升值」,這令部分投資者或居民認為「人民幣小幅貶值周期或再度來臨」,居民換匯意願因此重新出現;三月貿易收支出現罕見的大規模逆差,上述三大因素令上月中國外匯儲備環比減少。西部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朱一平坦言,四月外匯儲備環比下降主要仍受到商品與服務貿易「雙逆差」的影響。
上月,特別提款權(SDR)計價中國外匯儲備錄21729.59億SDR,較21617.01億SDR前值略有上升。
商品服貿雙逆差或常現
朱一平認為,未來數月中國商品和服務貿易「雙逆差」狀況或時常出現,並成為影響中外匯率變動的一大主因,隨着A股納入MSCI臨近,資本雙向流動將紓緩「單向外流預期」壓力,後期外匯儲備變動主要取決於貿易項下結售匯情況。黃志龍也說,外匯儲備環比小幅增加或減少或成常態,中國貿易收支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及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等因素,將成為外匯儲備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
外管局表示,上月中國跨境資金平穩運行,匯市仍續「供求平衡」格局。隨着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有序推進,及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中國跨境資金將延續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格局,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也有望保持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