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惠譽:外資車企不會因法規變更而放棄中國合資企業

時間:2018-05-04 18:23:01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5月4日訊(記者 李永青)惠譽認為,中國政府放寬汽車製造企業外資持股比例的決定,不會導致合資安排的重大變化,因為目前的合資機制對外資品牌和中國合作方都有好處。該決定最有可能波及的是一些有發展機會的特定領域。

  惠譽指出,對外資股比的限制已在中國實施超過20年,2018年底,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逐步取消該限制,至2022年,大部分汽車行業也將逐步取消這一限制。部分評論人士認為,新規或將導致外資品牌設立獨資企業,並將最佳車型及先進技術保留自用,從而損害合資企業的利益。自週二公布決定以來,對合資企業股票的拋售可能反映了這些憂慮。

  但是,惠譽認為,中期而言,合資企業不會面臨來自獨資企業的重大挑戰。外資公司通常在合資企業中提供技術、專業知識和品牌聲譽,但它們同時亦受益於本土合作夥伴解決監管障礙、處理當地問題和進行分銷管理的能力。動搖長期的合作關係也會帶來不確定性和困擾。

  此外,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獨資子公司前也會考慮該市場的風險、所需要的前期投資,以及潛在回報率。汽車行業近年的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在某些細分市場內甚至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同時,隨着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增長率也開始放緩。2017年,乘用車批發交付量僅增長1.4%,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出現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由於2016年採購稅提高及比較基數較高,但未來數年的增長率仍可能保持在個位數的水平。至2022年對乘用車的股比限制取消的時候,市場的成熟度將進一步提高。

  某些高增長率和高產能利用率的細分市場還是對外資企業有吸引力的,例如高端市場。新能源車市場也可能吸引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銷售中所佔的比例還是很小(2017年僅不足2.5%),而且受到充電設施的匱乏制約,但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且長期增長的潛力巨大。

  儘管如此,對特斯拉而言,在中國獨立建廠可能不容易,而該公司在短期內也不一定具備所需的資金或管理資源。與一家能夠提供投資和政府關係的大型本地企業合作仍然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