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就業難孕商機 兼職平台掘金有道

時間:2018-04-30 03:15:38來源:大公網

  圖:越來越多企業在最基礎的工種上希望招兼職,以降低人力成本。圖為大學生在職場尋找翻譯工作

  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內地高校畢業生達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面對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兼職既能豐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也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可謂雙贏。正是瞄準這一需求,「90後」鄧建波於2013年創立了中國首家免費的學生兼職平台「青團社」,如今這個平台估值逾兩億元(人民幣,下同),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平台之一。/大公報記者俞晝杭州報道

  「青團社」覆蓋內地95%的高校,擁有超過300萬真實大學生用戶,平台上對接包括阿里巴巴、網易、星巴克、麥當勞等六萬個優質商家,日均提供崗位7000餘個,成為眾多大學生的兼職首選。

  青團社估值已超兩億

  「說了你別笑話我,我第一次兼職是為了追一個女孩子。」就讀於物理專業的鄧建波是一位典型的理工男,靦腆的他面對「女神」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陪她去兼職發傳單。「為了讓她輕鬆一些,我只好硬着頭皮把傳單往過路的行人手裏塞,無數次被拒絕後,終於練厚了臉皮,學會了開口向陌生人說話。」

  正是通過這樣的實踐鍛煉,鄧建波看到了兼職的好處。「現在的大學生多是生活在象牙塔裏,缺乏與社會溝通交流的能力,但用工單位不是慈善機構,他不可能花很多時間來培養你的社會交往能力,出於效率需求,他更傾向於招聘直接能上手的畢業生,如此一來,在大學裏通過兼職積累經驗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2013年創立「青團社」時,鄧建波提出了「終身為學生用戶免費介紹兼職崗位」的口號,以此迅速攻城略地,吸引了上百萬的大學生用戶在其網站與APP上註冊,並在兩年內成功吸引了1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與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通過五年的運營,如今「青團社」沉澱了海量且真實的大學生數據和企業數據,這也成為其最吸引投資人的地方。2017年10月,「青團社」獲得了由安持資本領投的6000萬元,如今估值超過兩億元。

  企業收費為盈利來源

  如今手握300萬優質大學生用戶的「青團社」,平均每個崗位的報名人數達270人,這就意味着企業擁有了更多的挑選餘地,因而也得到許多企業的青睞。「青團社」的盈利來源是企業收費,即每一份真實報名表,「青團社」向企業收費5元,不管錄不錄用,按照報名人數計算。

  這對企業也是划算的買賣。相比線下招工,線上招工的成本要低80%左右。例如一家小型的咖啡館想招一名服務員,吸引了20位同學投遞簡歷,從20人中基本也能選出較為滿意的兼職大學生,招工成本就相當於100元。「如果他在線下找中介公司幫他推薦學生,按目前的市價為打包價500元包成功推薦為止,這樣一對比,從『青團社』招工的成本就要便宜400元。」

  「青團社」的盈利模式反映了中國勞動力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鄧建波說,在2011年以前,有兼職需求的大學生數量遠遠超過市場上供應的兼職崗位,兼職中介機構追着企業要崗位。然而到了2011年,風向慢慢轉變,越來越多企業在最基礎的工種上希望招兼職,最主要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因為在同一個工種上,招兼職比養日常職工能降低約三分之二的成本。

  另一方面,很多國際品牌的快消行業在此時選擇了大規模地舖店,如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ZARA、無印良品等,2010年以後大幅提升內地門店的數量,而這些品牌向來有招收兼職的習慣。

  招聘產品創新有門道

  2015年,針對有大量用工需求的企業客戶,「青團社」又推出了「雲地推」和「雲店員」兩個平台,一個是幫助企業迅速在全國進行地推(地面推廣,例如線下發傳單、吸引路人掃二維碼等等),一個是幫助企業迅速找到門店的工作人員。「這兩個項目我們都是收30%的服務費,雖然收費貴了,但對於那種一年要招幾千人的企業來說,通過我們還是更省心省力的。」

  「青團社」還推出了「義工」板塊,即到全國各地的民宿兼職,由於帶有旅遊性質,每次上線也能吸引五六千人報名。「產品評測」板塊也頗有新意,評測會邀請大學生體驗某款新推出的產品,並寫出詳細的評測報告,報告收錄後,該產品就贈與大學生擁有,這個也能吸引數千人報名。

  經過五年發展,「青團社」在今年一季度毛利為450萬元,接近實現盈虧平衡。鄧建波對「青團社」的盈利前景比較樂觀。一方面是現在公司純利潤按月穩定上浮,另一方面,他看好中國大學生兼職市場。在中國,大學生們平均每周只有兩個小時花在兼職上,中國有4000多所高校,在校大學生4000萬以上,與發達國家80%的兼職比例相比,這裏面仍存在着巨大的商業機會。鄧建波預計未來大學生兼職市場的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