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新上市規則 李小加兩大顧慮

時間:2018-04-30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港交所主席李小加重申,希望市場能夠給予一定的時間和試錯的空間 資料圖片

  由今日(30日)起,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將正式生效,並開始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為香港資本市場揭開新一頁。港交所(00388)主席李小加表示,改革後的香港市場已經與美國市場一樣,更有接近內地市場的優勢。他坦言對新規則的實施存有兩方面顧慮,港交所將審慎檢視新規的運作情況,虛心聆聽市場意見,同時冀市場給予監管機構「容錯」、「試錯」空間。/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李小加昨日發表長達接近五千字的網誌,對本港市場最近25年最重大、也最具爭議的上市機制改革作出回顧與展望。從國際競爭角度來看,他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正面臨巨大的挑戰,即「沒有以正確的姿勢擁抱新經濟」,並因此而落後於美國紐約,故此無論今次改革有多困難「都必須成功」,而且需要沿着這個方向「繼續堅持走下去」。

  生科企適合成熟投資者

  經過改革之後,李小加形容香港市場的制度設計是「兩全其美」,令香港市場比起美國市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優勢」。他解釋說,香港市場現時「基本擁抱了新經濟公司」,在不同投票權架構(俗稱同股不同權)和收入門檻方面已經不再存在制度上的重大障礙和劣勢;與此同時,香港更接近內地市場,在文化、語言和交易習慣上「更接中國地氣」,而互聯互通亦使在港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引入內地投資者。

  在接受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方面,香港只是剛剛踏出第一步,李小加坦言有兩方面顧慮,其一是如何界定可以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對於如何定義「新經濟」,他形容「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儘管絕大部分上市申請可以清楚找到答案,「但是對於少數的申請個案,恐怕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空間」。

  對於上述少數個案,他說港交所要盡量找尋正確的答案,但呼籲也要給監管機構「容錯」空間,而監管機構也會審慎檢視新規的運作情況及個案、虛心聆聽市場回饋,致力與各界共同完善制度。

  第二個顧慮,則是如何控制沒有營收的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他解釋說,這類公司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板塊,如果研發成功,公司的股價可以一飛沖天;如果失敗,公司的股價可以一文不值,因此只適合比較有經驗的成熟投資者。港交所會給這類上市公司的股份名稱添加特別的標記「B」,向投資者提示風險。

  冀市場給予試錯空間

  此外,港交所也對生物科技企業的除牌程序制定了更嚴格的規定,以防「炒殼」。不過李小加同時指,生物科技行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對於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監管,港交所「還是一個新兵」,而針對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上市機制還有不斷優化和進步的空間。他重申,港交所一定虛心傾聽市場和專家的意見,不斷地學習和改進,「希望市場能夠給予我們一定的時間和試錯的空間」,將香港建設成為生物科技公司的創新搖籃。

  A股正準備推CDR(中國存託憑證)試點,李小加重申,他不認為內地是為與香港競爭,主要是為讓更多內地投資者分享新經濟帶來的投資機遇。從具體內容看,他說CDR目前已公布的規則還不相容無收入公司,除非細則有變,CDR試點對香港推出的生物科技板塊「沒有什麼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