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深港雙年展看兩地互動發展/薛求理

時間:2018-04-21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城市大學師生創作的「香港城市建築時間廊」

  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於2017年12月開幕,近日部分展覽陸續結束。這個跨年度的雙城展,自2007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兩地呼應,聯動舉行,以喚起公眾對建設美好城市、關心自身環境的意識,豐富市民生活。優秀作品,經提煉後,再送下一屆的威尼斯雙年展。2017至2018年是第六屆。深圳展覽的主題是「城市再生」,以內地城市的城中村問題為主旨,在深圳南頭古城設主展場,城中村成為環境背景,並展示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為呼應深圳的「再生」主題,香港方面的策展人陳麗喬博士,構思出「城市執生」(City Smart)的主題。

  「執生」是獅子山精神

  「執生」,在廣東話中有着不言而喻的意思,即靈活應變、見機行事、見步行步,不必按照本子教條,在實踐中尋找有利的機會突圍。「執生」是獅子山下各階層人民百年奮鬥、爭取機會、獲得進步、創造經濟成績的自發精神和上進動力。每次雙年展,香港的主辦方、策展人和參展人,必要花費一番「執生」功夫。深圳的展覽,有着政府為打造「設計之都」的巨量金錢投入和寬敞場地,如蛇口的廢棄工廠、港口的倉庫、市民中心等地,深圳設計中心常年辦公為設計業宣傳服務。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而香港在資金投入方面先已不足,尋覓場地更是頭號頭痛問題,展覽在11月或12月開幕,往往到了9月份,場地還沒有落實。香港的專業學會和策展人,都依靠專業人士暫時放下手中工作(一年),以近似義工的方式參與。本次策展人陳博士和她的團隊,說服多家商業機構的支持,在中環中心下的市建局社區展廳、即將展開重建的中環街市、天橋底下、灣仔的藝術中心、銅鑼灣希慎中心的自動扶梯、門廳、北角油街等地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地進行布展。使城市建設的議題,可以更加接近公眾。

  以往的展覽,有放在觀塘碼頭的,位置偏遠;放在九龍公園的,則要入園參觀。此次的展覽,直接就在街上,中環街市的樓上,本就是半山電梯通道的一部分;中環街市即將重建,兩邊的圍街板總長達200米。城市大學建築學專業師生創作「香港城市建築時間廊」,長33米,貼於圍街板上,每日經過的人流,十數萬計。一兩天的人流和觀眾量,已經超過了過往三個月的觀眾總人數。香港缺少正規的大型展場,但「執生」之後,卻也創造出貼近市民大眾的展覽方式,中環街市和希慎廣場自動扶梯邊的展品,都突破一般展品的陳規,因地制宜而出現十分獨特的形象。

  共同研究城市問題對策

  香港是1980年代崛起的國際金融商業中心;深圳得特區之便,後起直追,在科技創新設計方面領先。雙城是粵港大灣區的經濟發動引擎。深港兩地相連,岸線相望。兩地互補互助,為兩城人民帶來福祉。自2007年開始同步的雙城雙年展,也是出於這種美好願望。但觀乎歷屆包括本屆展覽,「雙城」在時間上是同步了,但在雙城的互動上,還需要動腦筋下工夫。從香港的市中心,到深圳的市中心,乘搭公共交通,最快也要近2個小時。如果到南頭或蛇口等地,則再加一個小時,另外還有證件、過關、貨幣等的不同,從此城到彼城,還不是很順暢。隨着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希望能夠部分克服實際的距離問題。而正在醞釀的落馬洲河套,毗鄰兩地,可以成為以後活動的考慮地點。在實際的距離和邊關之外,兩城的設計者和建設者也應多舉行交流和參與共同的活動,尋找城市頑疾問題,共同研究對策。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更加美好宜居、更富有人情味。

  說回「城市執生」的主題,「執生」者往往出於迫不得已,但艱難執生之後,卻也會創造出特殊的城市面貌,如香港的高層高密度環境,就是百多年來香港建設者和市民大眾不斷適應環境、頑強執生的結果。今天,香港在社會和經濟建設方面,面臨重重挑戰,獅子山下的各階層民眾,更需要這種臨難執生和追求翻身的精神。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與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