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網上平台Airbnb希望政府修訂法例,讓民宿經營合法化,酒店業界則大力反對,促請政府盡快嚴厲打擊無牌住宿。在香港發展共享經濟真不容易,Uber就是一個好例子,除了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士業的強烈反對,政府亦嚴厲打擊。究竟Airbnb跟Uber在港的發展命運會否一樣?
短租民宿予旅客,在政府政策層面上,監管並未完善,如環境衛生、樓宇結構安全、防火設施,以至經營者背景,一旦出現問題,都會破壞本港的旅遊業形象。另一方面,民宿牽涉民生議題,例如擾民、閒雜人流增加會否引申治安問題等。更重要的是,民宿經營跟本港住屋狀況息息相關,極有可能在現今的樓市問題下火上加油。由於業主將單位短租給旅客的租金回報,較長期出租單位高,若大量業主將單位改成民宿,住宅租盤將大減、勢必令租金大幅上升,樓價也有可能進一步被推高。
Airbnb之所以在全球各地廣受歡迎,除了價格相比酒店存在競爭力,旅客追求地道的住宿體驗,是其成功關鍵。旅客不再滿足於大型連鎖酒店提供的刻板服務,反而希望旅居於真正民宿,充分感受當地人生活細節、品位和面貌。例如,在日本入住民宿,其和式簡約風格為港人受落,整潔雅致的裝潢,亦非一般酒店能提供。筆者曾住過法國巴黎一幢幾層高民宿的頂層,只要一推開窗,艾菲爾鐵塔就在不遠處;早上自行煮食、在和煦陽光中與旅伴共晉早餐,日落時分則俯瞰巴黎浪漫的景致,這種場景又豈是住酒店所能體驗?
筆者認為,Airbnb可以令遊客更深刻體驗本港居住文化。縱使Airbnb合法化阻力重重,但也不宜一刀切地禁止。政府何不嘗試參考外國做法,限制單位租賃時間。例如美國三藩市規定業主需先到市政府登記,限制全年不可出租單位多於90天,違例者每天罰款1000美元,在登記制度實施後,三藩市的房源大幅降低逾八成。又例如日本京都及東京,只限業主於淡季出租單位,同時向有保證的民宿單位簽發證明書。至於冰島及德國柏林,分別對租金及單位面積設立上限。總括而言,政府絕對能透過立法,容許Airbnb經營的同時,於住屋供求方面取得平衡。
新經濟平台是發展大趨勢,在修例規管前,港府應做好諮詢工作,清晰界定民宿定義,現行法例下,凡租期少於28日的住宿場所需領取旅館牌照,為杜絕以Airbnb為名,而經營無牌旅館,政府需定期抽查監督,或仿效日本引入證書制度,確保民宿質素,甚至可研究從中徵稅,以確保酒店及民宿之間,存在公平的競爭。同時,如果政策不能配合新經濟發展趨勢,那就算改了同股不同權制度,股市引入一些海外或內地的科技企業IPO,但最後香港的科技業仍然會落後區內其他市場,成為科技股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