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董事余榮輝指,小學生最容易受父母影響學習表達自己和別人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最近調查發現,家長愈願意關心別人,子女愈趨向樂於助人,而身教尤其對小學生有效。
學院以電話訪問了417名中、小、幼稚園家長,發現86.7%小學家長認為,小朋友會因為自己願意分享並聆聽親友心事,而進行模仿;其次是中學家長(80.5%),最後是幼稚園家長(67.4%)。調查又訪問家長對子女的觀察,了解他們是否常向人分享心事,當中最高為小學生(52%),其次是中學生(49.4%),最少是幼稚園學生(33.3%)。
該學院董事余榮輝分析,幼稚園學生表達能力不高,有心亦未必能抒情達意;而中學生思想成熟,較少向家人表露想法,難知道他們是否受到影響。
小學生所身處的成長階段,最容易受父母影響學習表達自己和關心別人。他鼓勵小學生家長好好把握機會,並給予一些實用貼士,盼望為子女帶來正面影響:
(1)物質分享
把新淨的衣服、電器和日用品捐贈給有需要的人,這樣可以教導子女學會獲得的同時,也要懂得與人分享,切勿浪費地球資源。當父母發現子女玩具和書籍太多時,可以邀請他們選取一些新淨的送給其他人。
(2)金錢分享
透過管理利是錢學習正確理財,把有餘的金錢捐助有需要的人。家長可把利是錢平均分為三部分(3S):包括儲蓄(Saving)、使用(Spending)及捐獻(Sharing)。最好方法是家長以身作則帶頭捐獻,讓子女從小事開始學習正確理財,並培養幫助別人的良好品德。
(3)心事分享
父母可多進行親子家庭活動,以建立共同話題,例如郊外遠足、社會服務,甚至一起在家中玩多人電子遊戲等,透過活動建立共同話題,慢慢打開大家的心窗,讓子女習慣透過活動和人分享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