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路嚴重交通意外導致十九人死亡,六十七人受傷,震驚香港社會。在一個號稱有着健全安全監管制度、巴士公司利潤連年不斷創新高的城市,仍然發生如此嚴重的「意外」,讓人悲痛更令人不解。到底這真是一場「意外」,抑或是另有肇因?公眾期待調查報告可以查清事實真相。
實際上,若結合過去一年來的事實,尤其是多起因巴士直接導致的嚴重致命事故,很容易令人得出一個結論,即巴士意外率不斷上升、嚴重傷亡數字越來越多。此次怵目驚心的傷亡,無疑加重了公眾的質疑。顯而易見,當前已不僅僅是一間巴士公司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安全監管,而是香港整體公營巴士服務素質的問題,必須全面深入調查並找出解決的方法。
此次嚴重事故,反映出兩方面問題:
第一,巴士公司本身管理混亂。九巴為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屬下共有多達八千四百名司機。照理說如此大的上市公司管理必定嚴謹,但從連日來所反映出的情況可知,九巴在員工作息時間安排、員工培訓,以及兼職司機制度等都存在嚴重問題。例如,昨日工會就指出,現時七成全職及兼職車長只以「派紙仔」形式訓練,即在駕駛新路線前不能試駕,只坐在師傅旁觀察路線路段狀況,之後便要準備正式駕駛該路線。
視訓練如此兒戲,豈能不出問題?更何況,事發當晚九巴管理層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稱涉事司機「紀錄良好」,但至昨日又被揭露司機曾涉意外被停牌,連員工紀錄如何都無法準確掌握,如何令人相信管理良好?而「紀錄不良」的司機又缺乏良好的培訓,又如何能減低意外發生?
第二,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平情而論,過去特區政府在應對公共交通安全問題上,並非沒有「出力」。諸如在道路交通意外的每百萬死亡率,香港都遠低於世界其他大城市。但這並不能說明在一些長期存在問題的監管不足。例如,包括工會長期反映的人手不足、工時太長、薪金太低問題,一直未獲正視;而《巴士車長工作、休息及用膳時間指引》的檢討工作至今仍未完成。
若要從深層解決問題,核心因素是要提高司機待遇。九巴前年有多達六億元的巨額盈利,而作為公營公司確保乘客的安全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九巴完全有能力有責任去提出解決的方案。特區政府在此方面顯然有監管不力之嫌,以至於二○一七年批出九巴為期十年的專營權時,就未能在合約中反映此點,錯過時機再去補救為時已晚。
誠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指出的,事故後建議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不只是調查此次原因,更要檢視全港公營巴士服務的各方面問題。但願此次意外能喚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市民絕不希望類似嚴重交通意外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