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已經飽和相比,東北地區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仍十分巨大,政府、金融機構、民營企業仍能從中找到合作多贏的機會。
吉林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務部總經理高淑紅指出,雖然目前吸引的社會資本方還是以央企為主,但希望有更多的民企加入到PPP項目當中,他們的發展才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真正的活力所在。
去年三月,吉林省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經營吉林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融資引導基金(簡稱PPP基金)的管理、投資和運營。據了解,政府吸引社會資本的項目主要以城市基礎設施類居多,包括污水治理、道路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基於投資額度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當前引入的社會資本方以央企為主。高淑紅坦言:「這些項目相對來說收益率不是特別高,會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收益區間,所以民企一般不具備這個承擔能力。」
高淑紅表示,國家極力主張推行PPP模式,最大的優點是能以少量財政資金來引導大量的社會資本投入,包括跟金融機構合作。除了能夠控制政府債務、減少政府的支出外,其實這也是政府轉換職能的一種方式。
「PPP模式推行的初衷也是為了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而且這個社會資本主要是指民營資本,因為民營資本更具活力。我們希望當地的民營企業能夠更多地加入到項目中來,他們的發展才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真正的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