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認為,東北最缺的不是資源,不是政策,不是技術,缺的是一種市場理念。
丁肇勇指出,東北一直是以傳統的模式運行發展,如果把比較現代的、前沿的市場運行理念嫁接進來,正好可以真真正正補上東北的短板。像這次成立的金融合作機制,實際上是形成了一種放大器,形成了倍增,而不是簡單的加總。
吉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楊安娣有二十二年的對外經貿機構工作經驗。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從旅遊方面,還是從對外招商方面看,東北面臨最多的是文化生態和市場制度的問題。
比如說東北人熱情豪爽,在談判時不太注重細節就答應合作,將來遇到一些糾紛的時候,由於當時談得不是那麼細緻,可能會產生一些分歧。
她舉例,在吉林省所有的外商投資企業裏面,德國和日本企業的運營狀況是最好的,糾紛最少。因為德國人和日本人追究細節,有一種認真的精神,大的投資者不看重優惠,他跟你講法律,按市場規則辦事。
近年來,GDP造假、東北特鋼債券違約等事件,不少投資人對投資東北仍心存忌憚,但東北特鋼違約事件的市場化解決方案讓市場投資者和媒體逐漸形成一個共識:只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只負責搭建市場平台,在東北投資是有前景的。
政府宜提供平台與協助
東北證券總裁何俊岩就表示,政府在培育企業中扮演的角色,應是在企業成長過程中為它提供良好發展環境,包括如何給企業減負,給企業提供高效服務等,還需要企業自身成長,政府的作用應該是「企業需要你的時候,你要在它的身邊,不需要你的時候,就別去干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