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颱風天,市民進入室內避風。/中新社
7月20日,今年第一場超大颱風來了。那一抹從八千里而來的風眼「韋帕」,像一隻手,兇悍地穿過身體,急欲把夏日裏頭積攢的煩悶,一股腦兒掏個乾淨,只留下沉靜與安寧。
那日早間九點多,香港天文台改發十號颶風信號(俗稱「十號風球」)。這是香港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意喻狂風席捲,草木皆伏,公眾停工停學,人不出門,車不上路。當日,颱風都在悄然醞釀,一時比一時高的颱風級數,一次比一次嚴重的颱風預警,各處預報不時提醒民眾做好颱風來襲的戒備工作;到了晚上,瓢潑大雨肆意傾瀉。
「十號風球」如約而至。整個天空烏雲壓城,低垂如幕,狂風如憤怒的巨獸,張牙舞爪地席捲而來,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它肆意拉扯着一切,撞在建築物上,潮水般地轟鳴彷彿要將這鋼筋水泥的森林連根拔起,把人世間都吞噬進無邊的黑暗與狂風之中。風聲呼嘯着拍打着窗戶,窗外細葉榕的枝椏劇烈扭動,葉片相互抽打着,陣陣嘎吱聲令人心悸。街道中的雜物被風捲起,在空中打着旋,形成一個個詭異的漩渦。海浪如失控野馬,拍打着礁石,濺起數丈高的水花,一副世界末日的恐怖景象。
「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雨是在風最狂亂之時砸下來的。不是垂直落下,而是斜斜地掃,密密地織,把天地縫成一片混沌。伴隨着電閃雷鳴,雨幕厚重得讓外面的世界只剩下模糊的色塊,天地間唯餘無盡的雨和肆虐的風。我窩在家中,總覺得周末又逢颱風的天氣能讓自己有什麼都不做的安全感,可以更心安理得暫時休息,並在自然的怒吼中,聆聽風聲雨聲的十萬八千丈。
次日颱風徹底過境,外界的喧囂最終歸於平靜,但又不是平靜,是倒塌的樹、爆破的窗、損壞的電箱、淹水的街……香港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每一次風暴對於城市的基礎設施、安全防禦能力、緊急復原能力來說,都是一場「硬仗」和對城市韌性的考驗。大風之下,一座城市的高度韌性,不僅是指憑藉自身能力,合理調配資源以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還要像彈簧一樣,面對自然和社會壓力時能夠快速恢復,並在長期多次的災害過程中不斷自我更新適應。香港也是這樣一路走來,城市管理在「日常」和「備戰」模式的迅速轉換中,越做越好。
香港自二戰後經歷了不少嚴重的風災,其中以一九六二年的颱風「溫黛」最強且最具破壞力。「溫黛」風災造成一百三十人死、三百八十八人傷、一百零八人失蹤及約七萬兩千人無家可歸,並締造兩項紀錄:每小時最高陣風風速達兩百五十九公里,氣壓最低降至九百五十三點二百帕,迄今未被打破。
過去,颱風並沒逐一命名,香港天文台在一九五二年開始以女性名稱命名,至一九七九年改以男女名字交替使用;從二○○○年起,不再局限於男女名稱,並賦以地區特色,如青馬、萬宜、鳳凰等。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七二年,五號至八號分別代表來自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之烈風。從一九七三年伊始,五號至八號風球則由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及八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並一直沿用至今。十號風球的持續風力達每小時一百一十八公里或以上,陣風更超過每小時兩百二十公里。自一九四六年,香港天文台共發出十次颶風信號,最近一次就是上周「韋帕」。
很多老人家現今想起「溫黛」,依然驚魂未定,昔日認為近年的香港十號風球最多只及她一半。曾經作為公僕一分子,當年我很多時候要在大風雨之後落區涉水視察民情,以便政府改善排水管網、疏通河水管道、提防老舊建築等。有次巡查結束,一位老伯還向我講起六十年代颱風之猛烈及「溫黛」襲港的慘況。我此刻想起仍印象深刻,可能只有身臨其境之人才能感受內中的可怕與驚悚。
一九六二年,這位老伯當時十九歲,住北角海傍附近。八月卅一日上午,天文台發布消息,颱風「溫黛」將侵襲,並預測來勢兇猛,百年一遇。下午四時,懸掛三號風球示警。可能香港人慣見風浪,多掉以輕心,不以為意,該幹什麼還幹什麼。豈料翌日清晨六時,天文台突然改掛十號風球。當時並沒有特別的防風措施,大家急急堵窗封門,接水、吸水……電台每五分鐘報道颶風去向,風勢有增無減。海浪有二十多呎高,如小山般一波一波捲來岸邊。浪一退,船艇又互相碰撞,在海中如骰子般被拋來拋去,有鐵船直接被吹至翻沉。
彼時我們一家四口尚居於佐敦道一露台封間改造的劏房。風吹得窗門抖動,雨從窗隙中滲得室內盡濕。我們一邊緊握窗柄防被風吹去,一邊幫着母親一桶接一桶抹水倒水。夜裏困倦得倒頭就睡,哪管風大雨大,只朦朧中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不斷晃動。
「溫黛」停留時間長,來得慢走得也慢,暴雨更足足下了兩天,天空全是灰藍黑色。災後筲箕灣與沙田一帶連片寮屋區倒塌,受災尤其嚴重。香港島旭和道一高級公務員宿舍,被傾瀉山泥完全摧毀,多人被埋遇難,只有一法官獲救。天上的風沒有繮繩,地上的人難以招架。香港人經歷過最強「風姐」的厲害,後來再見颱風來襲,人人事事時時處處提早防備,加之政府應急措施隨着城市的發展進步日益完善,香港現在比起從前幸福太多。
「韋帕」過後,我出門赴約飲茶,藍天白雲,柳綠花紅,空氣乾淨得能看見遠方的山影,曾被颱風肆虐、倒地不起的生命,又招展於盛夏陽光之下。原來颱風只是自然的試煉場,所有摧毀都是為了重生。當暴風雨過去,我們已不再是走進風雨的那個人。
從今往後,不管多少場颱風,也無所畏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