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新「土特產」/青海三文魚 36小時「游」上國外餐桌

時間:2025-07-26 05:02:28來源:大公报

  圖:工作人員在青海龍羊峽吊裝漁獲。/新華社

  編者按

  如果七八年前在內地提起三文魚,很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挪威;如今再說起三文魚,可能更多的人脫口而出的是青海和新疆。過去幾十年來,在中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很多國外水產、水果、蔬菜等優質農產品被引進到中國,不僅沒有「水土不服」,反而在中華大地「牢牢扎根」「枝繁葉茂」,漸漸成為中國的新「土特產」,並反向出口到眾多國家。

  《大公報》從今起推出《中國新「土特產」》系列專題,通過對青海三文魚、浙江魚子醬、雲南咖啡、甘肅橄欖油、海南榴槤等產業的深入報道,展現現代農業發展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成果。

  「你看這些三文魚個頭有多大,活蹦亂跳的……」7月正是青海龍羊峽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在水源主要來自上游無污染雪山融水的龍羊峽水庫上,工作人員正圍聚在三文魚養殖網箱邊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龍羊峽三文魚肉鮮嫩脆爽、營養豐富,遠銷亞、歐、美洲15個國家。」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方告訴記者,龍羊峽三文魚已實現全智能化生態養殖,嚴格把控水質及防治病害,每日從捕撈、加工到發貨不超過6個小時,最快36小時送達餐桌,為消費者鎖住一口新鮮。\大公報記者 李陽波

  據了解,三文魚是大西洋鮭、虹鱒等鮭科魚類的統稱。1988年,在聯合國糧油組織「青海漁業發展援助」項目的支持下,青海省從歐洲引進虹鱒魚進行繁育。在一代代農業科技工作者反覆試養探索下,虹鱒魚終於在龍羊峽水庫成功「落戶」。

  標準嚴格 養殖密度僅挪威1/5

  「龍羊峽水庫平均海拔2600多米,水源主要來自上游冰川、雪山融水,無污染。這裏不僅水域面積廣闊,達到383平方公里,養殖區平均水深120米,同時全年平均水溫保持在12℃左右,全年不封凍。」據羅方介紹,這種純淨、冷涼、高溶氧的天然條件,為虹鱒這種冷水魚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

  除了優越的自然環境,養殖企業精益求精的養殖過程,更是龍羊峽三文魚品質的最大保證。龍羊峽三文魚養殖過程嚴格遵循生態標準,採用5公斤/立方超低密度養殖,也就是說一立方米水體只養一條魚,養殖密度只有挪威國家平均的1/5。

  「與傳統的養魚可能有所不同,我們採用了智能投餵系統。」在龍羊峽水庫三文魚養殖水上作業平台上,僅僅需要一位工作人員坐在電腦前,輕輕一點按鍵就完成了餵食。羅方表示,在整個龍羊峽庫區的水面上,分布着兩百多個圓形的養殖網箱。每個網箱的中心,都裝有一條飼料輸送管道。遠程自動投餵平台會根據水中的水溫、溶氧飽和度等條件自動生成每次的投餵量,再通過一條條管道將飼料精準輸送到每個養殖網箱中,讓魚兒們吃上健康的「營養餐」。

  為了提升魚肉品質,龍羊峽三文魚的養殖網箱都連着一根管道,捕撈時順着管道,一條條三文魚隨着水流被吸魚泵直接從養殖網箱吸入操作車間,防止魚體應激產生肌酸,保證了肉質鮮嫩。

  此外,養殖企業還依託自主研發的水下清污器等先進漁業數智設備,對水質監控及病害防治等環節進行嚴格把控。西寧海關還協同企業創新監管模式,實現對養殖、捕撈等環節24小時無死角監控。

  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增長142%

  「可以說,一條三文魚從孵化到成魚的3年時間裏,每天都能得到精細的管理。而從養殖網箱到加工車間,再到消費者餐桌,更是細之又細,確保每條魚都有一個最佳的品質。」羅方告訴記者,如今,公司生產的龍羊峽三文魚年產量近1.5萬噸,可全年不間斷穩定供貨,在國產三文魚市場佔有率超過50%,2024年出口額佔全國出口額的98%,2025年上半年外貿出口額同比增長142%。目前,龍羊峽三文魚線下銷售渠道已覆蓋北上廣深等全國40多個省市,並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泰國、西班牙、墨西哥等15個亞歐美洲國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