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垃圾分類的標準之嚴格之細緻,有時候甚至有種強迫症的極致感。畢竟,德國是立志於要把環保、資源回收利用做到極致的國家,也便可以理解了。
首先,除了街邊的小型垃圾桶,絕大部分的小區垃圾桶或者垃圾房,都是上鎖的。每個社區對自己的生活垃圾負責,垃圾分類不達標的,市政垃圾處理機構是可以拒絕派垃圾車來收垃圾的。
怎樣才算達標呢?
先簡單說一下垃圾分類的基本制度。正常情況下,一般的社區垃圾站有四個顏色的垃圾桶──黑色桶:殘餘垃圾,無法回收的垃圾;棕色桶:食物、蔬果肉類等有機垃圾;黃色桶:各種包裝盒包裝袋;藍色桶:紙質類垃圾。有時候還有第五個甚至第六個──專門回收玻璃容器的分類箱,或者收取舊衣服的捐贈箱。
看起來還是蠻簡單的,然而操作起來有時候讓人有些犯迷糊。比如,沾了油的披薩盒子既不能按照材質扔進「紙類垃圾桶」,也不能按照類別扔進「包裝垃圾桶」,而是要扔進「殘餘垃圾桶」。因為沾染了油脂的紙盒已經屬於無法回收的垃圾,所有扔進「紙類垃圾桶」的紙質垃圾必須是乾淨的。
「包裝垃圾桶」的要求相對沒這麼嚴格──所有的包裝盒包裝袋,比如牛奶盒子或者零食袋子等,並不需要清洗乾淨,只需要保證「無殘留」。有的廠商怕人們不清楚這個包裝袋的垃圾分類,還會特意在包裝上註明應該扔進哪一類垃圾。
還有一道「垃圾分類必考題」,據說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代表這個人懂不懂垃圾分類──「超市收據小票或者火車票應該扔到什麼垃圾?」
這些票據雖然是紙,但是它屬於「熱敏紙」,含有化學塗層,如果扔在紙質垃圾會污染所有的回收系統。所以正確答案是:收據小票火車票應該扔到無法回收的「殘餘垃圾桶」。
聽起來是不是感覺信息量已經很大了,要能百分之百做對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最大歸類的回收品上,德國自有「撒手鐧」──那便是所有的飲料瓶啤酒瓶等都實行押金制。
購買飲料時每個瓶子會收取二十五歐分的押金,幾乎所有超市都有自動退押金的回收機器,只需要把瓶子投進去,便自動會收到相應金額的該超市代金券。這樣的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塑料瓶玻璃瓶和易拉罐的回收。
除了日常垃圾分類,還有一些特殊的垃圾需要特殊處理。比如電池、電燈泡、電器等等,需要送去電器店或者日用品商店裏專用的電池收集箱和電器回收站;大型的傢具也不能隨便扔在垃圾站,而是需要送去專門的大型垃圾中心。
德國人在扔垃圾方面,的確是相當認真的。正如同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樣,嚴謹,且細緻。